自称俄罗斯独立媒体的“阿斯特拉”(ASTRA)去年10月在其Telegram频道发布了一组疑似北韩军人在建筑物外列队的照片。【照片来源:阿斯特拉Telegram频道截图,韩联社】
最新调查显示,北韩于今年1~2月间向俄罗斯加派最多达3000余人的作战部队。这是继去年10月以来实施的第二次大规模派兵。有观测称,若俄罗斯持续采用以重兵强攻夺回乌克兰军队控制的库尔斯克地区的“绞肉机”式人海战术,第三次派兵也将在近期实施。
26日,多位熟悉内情的消息人士透露,“今年1~2月期间,约1000~3000名北韩军人通过俄方货轮和军机运输,被部署至库尔斯克前线”。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表示,“相较于去年首批派遣部队,此次新增机械化步兵、工兵及电子侦察等专业技术兵种”。
值得关注的是,多家北韩专业媒体在此期间依据民用商业卫星图像,持续报道北韩与俄罗斯之间频繁的飞机与船舶往来动态,相关情报机构亦对此保持密切监控。
此前乌克兰军方披露,自1月中旬起约三周期间北韩部队从前线消失,直至2月7日左右重新现身库尔斯克战场。分析认为这恰好印证了俄军通过兵力整补完成战备重组后,随即投入第二批北韩援军投入到作战布局。
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HUR)21日向媒体透露,去年部署至库尔斯克战场的北韩首批派遣部队规模约达1.1万名,其中超过4000人伤亡(数据来源:21日HUR发言人当日记者会)。依照常规军事原则,当部队伤亡率达到20%~30%时即丧失持续作战能力。分析认为,北韩当局显然意识到在未获兵力补充的情况下,仅凭首批部队难以维持战线,这正是促成二次派兵的原因。
特朗普第二届政府上台后,随着停战谈判加速推进,俄罗斯方面的要求也可能进一步扩大。从俄方立场来看,必须在停战谈判达成协议前尽可能夺回库尔斯克地区。而北韩方面很可能判断认为,通过增派兵力可以在停战局面中扩大“存在感”,才能从俄罗斯获得更大的战略回报。
然而,考虑到相当规模的兵力扩充与重组仅用三周左右就仓促完成,实际能期待多少派兵效果仍存疑问。
北韩与俄罗斯去年首次派兵时,从8月初开始准备,10月将北韩兵力输送至俄罗斯远东地区,并在当地进行了数周的适应训练,随后于11月才将北韩军投入库尔斯克战场。但此次似乎未经这些最低限度的准备就直接将兵力投入实战。
这直接关系到北韩军队的战场适应能力及对俄军联合作战的理解程度。实际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于本月7日表示,“俄军重新在库尔斯克作战区域部署北韩军”,并称“俄罗斯与北韩士兵已有数百人阵亡”。另有北韩消息人士透露,“该通报时间点距离北韩军重启投入仅过去数日”。
分析认为,俄军将继续采取准备不足的北韩军当作消耗品的战术。北韩此次组建追加派兵部队时包含机械化步兵和电子侦察军,似乎是为应对此前伤亡惨重的开阔地机动作战和无人机战所做的准备。但观察人士指出,即便派遣特化兵种,只要俄方不为其提供现代化战争所需装备和火力支持,继续将其作为人肉盾牌使用,大规模伤亡将不可避免。
值得注意的是,北韩与俄罗斯双方军队的不协调现象在战场内外持续显现。俄军嘲弄北韩军的视频正通过乌克兰渠道广泛传播,另有报道称北韩军因俄方未提供充足炮兵火力支援导致损失扩大而心怀不满。
2023年10月16日,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斯克某军事设施内聚集了约400名疑似北韩士兵。【图片来源:韩国国家情报院】
问题在于,北韩国务委员长金正恩不可能不知晓这一情况,却对士兵的牺牲无动于衷,一心只专注于获取“俄罗斯的礼物”。这也引发了外界对第三次派兵可能会很快成为现实的担忧。
韩国统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吴庚燮指出,“北韩为获取经济和军事回报,正在将兵力倾注于无法影响战局的消耗战中”,并强调,“金正恩在第三次派兵决定书上签字只是时间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金正恩25日视察培养初级指挥官的军事教育机构时,指示要培养适应现代战争的指挥能力,并以北韩式方法掌握实战经验。分析认为,此举意在将通过对俄派兵获得的实战经验融入军事教育体系。
据《劳动新闻》报道,金正恩当日访问了迎来创建80周年的“强健名称综合军官学校”。他强调,“军事教育战线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永远是强化军力的第一战线和最前沿”,要求“以北韩特有的方式消化吸收现代战场上积累的实战经验,精通快速现代化的武器与战斗技术装备,培养适应现代战争的指挥能力”。
这是金正恩继24日视察培养军政干部的金日成政治大学后,连续两天访问军事院校。表面上是为纪念相关学校创建80周年而进行的公开活动,但专家普遍指出,此举也反映出北韩当局对派俄部队严峻处境的某种认知。
译 | 谈慧 校 | 金梅花 责编 | 刘尚哲 查看其它新闻
Tag
#北韩
#派兵
#俄乌战争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