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国家人权委员会判断,在初高中要求学生交出手机并统一保管并不属于侵犯人权,该判断推翻了此前在相关陈情事件中人权委做出的“统一没收手机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权”的判断。
韩国国家人权委员会7日下午召开全员委员会,以8比2的委员意见驳回有关统一没收手机相关陈情事件,表示“很难看作是侵犯人权”。其为去年3月全南某高中在校生在陈情事件中提出的“上学时统一没收手机是侵犯人权的行为”。
这与人权委员会以往的判断截然相反。从2014年开始到去年为止,韩国人权委员会在300多件相关陈情中,一贯判断此类行为属于侵犯人权。但是人权委儿童权利小委员会(小委员长常任委员李忠相)在今年5月以“事件重大,社会影响范围广”为由将事件提交给了全员委员会。
人权委员会“统一没收手机并不构成侵犯人权”
当天,全员委讨论了限制携带手机是否过度限制了宪法中幸福追求权和通信自由权的问题。被陈情学校主张,“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学生、家长、教师的意见后,班主任没收了手机”。不过,学校主张,“允许在休息时间和午餐时间使用手机,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基本权利的限制”。
同意意见方认为应遵循事件调查报告中“修改统一没收手机的规则”的建议。报告中指出“不考虑学生的意愿,统一没收手机的校内规定过度限制了通信自由”。并表示,“手机不仅仅是通信设备,而且是生成、维持、发展社会关系的工具,因此最好进行自主管理”。
相反,驳回意见方面主张,“网络暴力、非法拍摄教师事例等因校内使用手机导致的人权侵害非常严重”,还指出“如果允许在休息时间使用,在指导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和惩戒等会严重侵害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权”。也有人主张,由于过度使用手机,与其他学生的相互接触减少等,侵犯了发展权。
去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的《2023全球教育显示器》报告也被作为驳回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报告中建议,“为了防止混乱、学习低迷和网络欺凌,学校应该限制智能手机的使用”。

有意见称,此前人权委员会过度介入了相关事件。人权委儿童小组委员会调查结果显示,在设立人权委的120个国家中,没有人权委将手机统一没收事件判断为侵犯人权。另外,人权委今年5月以全国500人为对象实施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62.3%的人认为“人权委最好不要建议修改手机统一没收相关校规”。
当天,韩委员在相关事件中还指出了学校在相关案件中拒绝接受人权委员会建议的现实情况。他主张,“从去年到今年5月,相关陈情共77所学校中只有8所学校接受了建议,“不知道在不接受率高达90%的情况下,建议是否具有实效性”。
公民组织抗议称“人权委保守化,做出反人权判断”
对于此次决定,部分公民组织反驳称,“人权委员会的保守化正在加速”。目前,人权委以安昌浩委员长为首,政府、执政党指名的委员占多数。参与连带共同代表韩尚熙(建国大学法学专业研究生院教授)批判道,“这是一项反人权的决定,它优先考虑的是建立教育秩序,而不是学生权利”。韩代表担心地称,“因为教育目的虽然重大,但人权要求更大,所以人权委员会做出了一贯的判断,但推翻了这一点”。
在学校使用手机在国外也有争议,但整体上禁止使用。法国从本月开始将200所中学选定为示范政策对象,禁止使用手机。到校时要向教师上交手机,放学时再归还,或将手机锁在储物柜里。新西兰也于今年5月在全国所有小学、初中、高中实施了禁止使用手机的政策。
去年9月,美国佛罗里达州橙县全面禁止在校内使用手机。上月23日,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瑟姆(民主党)签署了在2026年7月1日之前禁止或限制校内智能手机使用的法案。

<!-- 李英根 记者 -->
译 | 潘茗茗 校 | 李霖 责编 | 刘尚哲 查看其它新闻
#手机
#学生人权
<!--

<!-- 李英根 记者 --
译 | 潘茗茗 校 | 李霖 责任编辑 | 刘尚哲 查看其它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