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要充值的国家

历史回顾:甲午战争赔款,日本到底都用在哪儿了?

和平日报,4月7日,甲午战败后,清廷赔偿日本白银2.3亿两,经常听人说清政府的这笔赔款全被日本人拿来办教育了,有了人才,才让日本的经济和国力迅速腾飞。其实啊,这是个谣言。其实要追根溯源啊,这个谣言,还是来自于电视剧《走向共和》里的一段情节。当时清政府认赔两亿两白银给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建议用这些钱来改善民生,但日本天皇断然否决:不,用来办教育!全部!从此以后,“日本人把两亿两白银用来办教育”的说法也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不胫而走了。

那么真实的情况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大清朝赔出去的那两亿两白银,日本人到底都拿来干啥了呢?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几乎是砸锅卖铁,才勉强里外里拿出那二点五九亿两白银,赔给日本,折合日元三亿六千零八十一万,相当于日本每年财政收入的4.87倍,对日本来说,确实是个超级大礼包!日本人当然是要拼命用啦。而最大头的一笔钱,其实还是用来发展海军的,一口气扔进去一亿三千九百二十六万日元,这样,日本海军在短短几年间就突飞猛进,把俄国舰队都打趴下了,海军的规模,长期保持在美国百分之七十的水平上,一直到二战时,还能和美军在太平洋死磕,其实都有这笔钱的功劳。

除此以外, 陆军也分到了大头,拿到了五千八百六十万日元。这之后,对于那些重型军火,日本一度是在国际市场上,是疯狂买买买啊。在甲午战争的时候,日本陆军的重火力还不如清军,这场战争之后,日军就从欧洲大量采购陆战重炮,好些重炮都一直用到二战诺门坎大战时,真是派上了大用场。另外,日本陆军还用这笔钱,建立了军火生产线,扩建了钢铁厂,这些用在军备建设上的钱,占到了赔款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四点五。

但相比之下,真正对日本20世纪的起飞作用最大的,却是另一笔钱。当时日本政府决定,拨出中国战争赔款中的七千二百六十万日元,作为准备金,启动日本货币改革,让日本币制与国际接轨,实现了金本位。办成这件事的意义有多大呢?话说当时啊,日本政府财政收入暴涨,迅速融入世纪经济体系,引来了大批外国投资,让工业发展更加火热。甲午战争结束后,只花了五年时间,日本的工厂数量,就比甲午战前增加了一倍,而产量更是增加了整整五倍。借助这笔钱,日本还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甲午战争前,日本经济的重头还是纤维这类轻工业和加工业,甲午战争后的二十年,日本的铁路、金属、造船等重工业,还有出口行业,都是实力暴涨,一战前,日本的年工业增长率是百分之十四点三,这种超速增长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经济奇迹。如果说甲午时候的日本,和清朝还是同等级,那么正是这笔甲午赔款,帮他们成功脱胎换骨,升级成能跟欧美列强媲美的工业强国。

所以等到1915年,日本逼袁世凯签《二十一条》时,袁世凯也不是不想硬顶,他曾问段祺瑞,一旦中日开战,咱到底能坚持多久。段祺瑞咬咬牙说:最多一个月。袁世凯当场就一头冷汗:那还是先谈吧。这巨大差距,就是清朝甲午赔款给买的单。

而相比于这些巨额投入,传说中“拿出全部赔款”办的教育,日本人也不是没办。他们拿出甲午赔款中的一千万日元来发展教育,其实只相当于清朝赔款的百分之二点八。但也别小看这区区一千万日元。日本的教育从此高速发展,帝国大学创立,东京图书馆成了当时亚洲最大的图书馆,各类学校纷纷建立,我们只要看看清末民初,有多少中国人跑去日本留学,就知道他们教育在亚洲有多强。而最受益的,还是他们教育的普及。日本从1882年起就计划普及乡村小学,可一直苦于没钱,这下有钱了,立刻拼命砸钱建,全国乡村都有了学校。日本的学龄前儿童入学率,甲午战争前是百分之五十八,战后连年暴增,到中国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时,日本小孩的入学率已接近百分之九十九,成为全球第一个消灭文盲的国家。

所以说啊,一向办事细致的日本人,把每一分战争赔款都花到了正确的地方,拿到了该有的成果,这才是直到今天,国人最该反思的地方。这个道理,在哪个时代,哪个行业,其实都是适用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