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 2021年1月25日,丈夫过世后扛起一家13口的重担, “头家娘”经营古早杂货店66年,如今年过90,儿孙满堂,她决定下个月结业退休。
这家古早杂货店“泰美酒庄”位于弗兰克尔道(Frankel Ave)私宅一带的第105号店屋,由陈玉琴(90岁)和丈夫于1956年创立。
儿子黄世泰(64岁)向记者娓娓道来。他说,以前开店时没那么多超市,经营杂货店倒是不错的选择,所以当时这一带的杂货店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条街就有六七家。
“不过,这些杂货店之后一一关门,仅剩我们这一家。除了卖杂货,我们也供应红酒、代理牛奶等。”
1967年,父亲过世后,当时32岁的母亲,带着6个年幼的儿女,上有高堂,下有小叔和姑姑,养家的重担全落在她肩上。
乐观积极的陈玉琴说,当时有烦恼也没人能倾诉,只能将这些烦恼化为力量,尽可能想办法赚钱养家。
“为了不让小孩在外面学坏,我只让儿女在店里玩,这倒也培养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
很有生意头脑的她并未死守店铺等顾客上门,反而购买脚车及货车,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
“那时新加坡还未独立,英国兵还驻扎在这,我就帮他们介绍房子,赚钱补贴家用。”
就这样一步一脚印,陈玉琴在家人的帮助下撑起了这家店,也为儿女撑起了一片天。
不过,由于已迈入鮐背之年,她决定下月15日正式结束杂货店的生意。
“不舍是肯定的,但是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泰美酒庄”是家族几代人的回忆。
长女黄美云(66岁)说,店名“泰美”正好是弟妹姓名的结合,大家以前都住在杂货店后面,这里就是他们永远的心系之处。
排行第五的黄美玲(59岁)说:“店里的物品,妈妈
儿时没玩具就只能唱歌,儿女自学“阿卡佩拉”,4个女儿是“佳音合唱团”成员。
童年的回忆仿佛历历在目,兄妹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地积极分享,他们说,当时大家都没有玩具,就以口琴、歌唱为乐,敲敲打打当音乐。
“当时还允许放鞭炮,逢年不要的,我都会带回家,若有卖不掉的货物就会捐给老人院。”
她透露,这家店当年由二叔、三叔、二婶、姑姑、姑丈帮忙经营,而今哥哥退休后也帮忙,店铺也见证了他们一家几代人的成长。
留下童年美好回忆
过节,就会带着鞭炮到附近广场,卖给公众。我们几个人还会在店里比赛,看谁的‘销售量’最高。
黄美云也补充,母亲18岁结婚时就上台唱歌,这在当时很少见,父亲开车时也常和儿女一起唱歌。
(雨林编辑,来源:联合早报,陆佳丽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