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2月11日,农历 正月十五元宵节,山口洋的庆元宵活动相当吸引当地和外来的民众,今天三口洋市人山人海,人潮汹涌,可谓是全印尼庆祝元宵最热闹的城市。在春节后的第十五日,穿着舞龙舞狮服饰的团队和穿着各种民族服饰的青年男女坐在一辆辆的花车上,他们和当地市长一起游行。

但在正月十五山口洋市的元宵最为特出的主轴节目是数于百计的扶乩团队,每个乩童的队伍由二十至三十之多团队,各派人马其门下乩童众多的,游行时出动十几个造型俨若中国古代出战的将士一般,有的更是高举大旗,旗面上写着乩童的称号如:齐天大圣、哪咤太子、五方伯公、白衣将军,不少是名不见经传的乩童名号。据推测可能是当时南来挖金队伍头目的名称。敲锣打鼓的鼓手亦步亦趋尾随其后,由四人或八人杠抬着轿上威风凛凛,或坐或站在单刀或三支刀刃上的乩童,不时在刀刃上摇摆身躯或于金鸡独立或俯身把肚子贴在锋利的刀刃上,翘起双脚凌空狂踢,众人见了无不心惊胆跳。

所以说山口洋市庆祝元宵颇具特色,十九世纪初大批由中国移民到西加里曼丹,是在罗方伯前后将中国部份文化和风俗习惯带到西加里曼丹山口洋市,尤其是看到当地人在庆祝元宵节以扶乩或乩童用各种名份,如用神名、大将或元帅,甚至服装与装扮和日用的器具。庆典以祥龙点睛仪式开始,并恭请守护神明附上龙身,然后舞动彩龙绕市巡游,以驱邪赶病,为人们带来好运。沿街可以观看八条廿米长的彩龙腾跃舞动,巡游期间,几名据称神灵附体的乩童踏在刀刃上行走,并用扦子刺穿嘴唇、鼻子和两颊。庆典最后以燃烧彩龙结束,象征邪灵和疾病已被赶离该区。
乩童游行是当地庆祝元宵节的压轴戏,据说山口洋市在以前曾经发生瘟疫,过后经过乩童“指点”,说要通过犒军及游行等活动才可驱邪,好让村子里恢复昔日安宁。村民们依照乩童指示在元宵节当天动员进行这项活动,结果成功战胜“瘟神”。因此,乩童游行成为了元宵节的重点活动,而这个传统习俗也流传至今。

还有当地的民宅及商店也挂上红彤彤的灯笼,相信这也是在印尼挂得最长和最多灯笼的地区。每年元宵节开始举行的活动除了展览各民族传统文化表演,提灯游行以及宗教膜拜仪式等。
印度尼西亚华人最多的城市山口洋市所举办的元宵节庆祝活动,在全市范围内点亮了千多盏花灯,并组织了花灯游行等活动。虽然在当地全部开店铺做生意的可说都是华族,但是大多华族文化也能被当地友族很自然地吸收和融合。因为他们历来都跟华族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华人早在公元三世纪已经庆祝元宵节了,所以在山口洋元宵节不曾被视为异国情调的文化习俗。( 雨林 编辑) ( 网络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