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3月19日,司徒眉生的父亲司徒赞,1900年出生在广东开平赤坎一个清贫家庭,11岁就随“水客”到马来亚投靠叔父,小学毕业后他又得热心校董资助,回上海升中学,两年后又考进暨南学堂(暨南大学前身)师范科。1919年毕业时,恰逢印尼中爪哇文池兰中学聘任校长,著名教育家黄炎培推荐他赴任,从此从事华侨教育事业,凡40年。
1935年以前,他先后在印尼多个城市侨校任教;有一段时间,还从事侨团、侨报工作。他富有创新精神,刚到印尼两年就编出《南洋荷领东印度地理》课本。他具有勇于开拓的胆略,为创办巨港华侨学校,竟三个月不支薪水,克服种种困难而勇往直前,因此获得女教师刘金端的敬爱而结为夫妻。他勤奋好学,为适应印尼工作的需要,自学荷兰文、英文,学会讲客家话、闽南话,并经常写诗填词。
1935年7月,他应聘担任巴达维亚广仁学校校长,从此结束不时变动的流动生活。他整顿校务,筹款扩建校舍,物色德才兼备的教师,使学校蒸蒸日上,学生从 五、六百人增至一千多人,一些贫苦华侨子弟也得到照顾。由于办学成绩卓著,威望日高,1937年当选为巴达维亚华校教师公会主席,并连任多届,还荣获“热心华侨教育”金质奖章。此外,他还当选广肇会馆文书主任、董事、副主席,中华总会文书主任,新明会和养生医院顾问等,成为当时华侨社会一名著名活动家。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司徒赞夫妇积极投入抗日救国活动,除发动广大华侨捐款、捐物外,还组织医疗人员和汽车司机100多人回国服务。
1942年3月5日,日本占领印尼首府巴达维亚。9日,荷印(尼)当局投降,从此整个印尼处在日本法西斯铁蹄统治之下。因司徒赞是著名的抗日侨领之一,尤其是《抗敌宣言》的起草者,遂在4月被捕。在狱中,他尽管受尽殴打和凌辱,但始终坚贞不屈。他赋诗述怀道:“照眼湖山剩劫灰,逢迎新贵尽英才。乾坤正气横胸臆,别妇抛稚入狱来”;“风雨才略渐消磨,儿女情深鬓欲皤。老燕未归雏燕苦,满襟涕泪望银河”。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司徒赞夫妇相继出狱。司徒赞和一批爱国教育工作者与侨领一起,立即投身到复办侨校、侨团的工作中。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原来的广仁学校、华侨公学和福建学校合办成联合中学,后又发展为华侨公立巴城中学,司徒赞任校长,并一直连任到1960年,学生由最初的 760人,发展到3288人。
司徒赞除了担任校长的繁重工作外,还兼任多个社团的领导,曾任华侨慈善事业委员会副主席、中华总会副主席。一面支持印尼民族独立运动,一面救济在战乱中被暴徒乘机洗劫的难侨(当时到首都避难的有5万之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广大华侨欢欣鼓舞。雅加达成立了华侨“促进中印(尼)建交工作委员会”。次年5月,印尼和中国建交以后,该机构改名为“雅加达华侨团结促进会”,司徒赞当了副主席。1952年4月,又改名为“雅加达中华侨团总会”,属下有10多个侨团。自1955年起,司徒赞连续被选为“侨总”主席,直到1960年回国定居。司徒赞曾在1952年和1959年两次率领印尼华侨观光团回国,参加国庆观礼并到各地参观,受到热烈欢迎。
1959年下半年开始,印尼发生禁止外侨小商在县以下经营的严重事件,用武力逼迫80万华侨小商迁离乡镇,使他们无以为生。对此,我国政府提出严正交涉并采取撤侨措施。身任雅加达“侨总”主席、正在北京观光的司徒赞先生,为了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在北京发表广播谈话,谴责印尼有势力集团的不公正做法。12月,司徒赞回到印尼,立即被拘捕。次年1月,他和夫人不得不离开印尼回国定居。
司徒赞回国后,被安排在广州暨南大学,担任校董兼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对该所的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此外还担任广东省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和全国侨联委员、 广东省侨联常委、广东省华侨投资公司董事等职。业余,他还抽时间撰写《荷兰统治时期的印度尼西亚华侨教育简史》。10年动乱期间,他也受过不公平待遇。、 “文革”后,1978年2月,他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不幸,当年3月因病逝世,享年78岁。后来,他的子女依嘱,将其诗作《纪南堂诗词存稿》,结集 于1979年在香港出版,张国基作序,称司徒赞乃“爱国出于天性至死不渝者也。”其生前藏书870册,则捐赠给家乡开平赤坎司徒氏图书馆。次子司徒眉生还捐资在三埠兴建司徒赞科学馆以兹纪念。
图:司徒赞和刘金端夫妇育有五男二女,即:巴生、眉生、戎生、奋生、达生和司徒珍、司徒慧,均成材,其中表现突出的还有第三子戎生。
父母和两位哥哥均被日本鬼子抓去坐牢,戎生12岁就担负起照顾4位弟妹的重担,眉生一再称赞三弟不简单。新中国成立时,戎生已在荷兰留学;为了报效祖国,他毅然回国,重新考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工程系,与曾任国家科委主任的宋健是同学。1956年毕业后,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任教20多年。其父生病后,为了便于照顾,1978年初调来广州,任广州住宅科研所所长,取得优异成绩,曾代表中国参加联合国召开的国际住房研讨会。1983年升任广州市建委副主任,并代表广州在1986年加拿大市长年会作演讲,获得好评。同年,他升任广东省侨务办公室主任。1993年任省人大华侨民族外事委员会主任。他是司徒家族唯一的中共党员,他在侨务系统担任领导期间,国内外侨务工作都取得显著成就,受到归侨、侨眷和海外华人、华侨的一致好评,留下许多令人称颂的故事,尤其在印尼归侨、印尼华人中间。可惜,他过早地于2001年辞世。两代三杰人称颂 中印(尼)友谊万年春。 (司徒眉生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