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12月22日,冬至烏,過年酥:冬至若下雨,則占過年會放晴,冬至透腳日,做田人拼攏劊直:冬至晴朗,農夫忙於農事,冬至圓仔呷落加一歲:冬至為古代之過年,故說吃過冬至湯圓即算添一歲。

冬至日是数九寒天的第一天,俗谚“冬至交九”,从冬至日开始即进入“数九天”,以九天为一九,九九八十一天后遂寒冬过去,称为九九数尽,民间因而有“九九消寒图”记录数九过程。而古时冬至节气是计算二十四节气的起点,亦是岁之计算起迄点。

因冬至节以往是仅次于新年的重要节日,应节习俗繁多,且民众会大肆饮食庆祝,所以又俗称“亚岁”、“肥冬”,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冬至大似年”、“大冬如大年”、“冬肥年瘦”/“肥冬瘦年”的俗谚,意指冬至的礼俗隆重如同新年/年节,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是曰“冬至节亚赛年节”);“冬肥年瘦”则指而在春节时各种饮食已消耗不少,“肥”不如冬至。到了唐代,冬至由原本大于春节,发展成冬至与岁首(春节)并重。 (雨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