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3月20日,星期六 3月17日,一场隆重的纪念馆开馆仪式在梅县区松口镇南下村举行。这天,中国第一条商办铁路——潮汕铁路的创建人、晚清著名华侨实业家张榕轩的故居——幹荫堂,由其曾孙、印尼棉兰知名实业家、社会活动家张洪钧筹资,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重修和布展,作为纪念张榕轩的主题纪念馆正式开馆迎接海内外宾客。
开馆仪式吸引了海内外嘉宾近千人参加,包括来自印尼雅加达、棉兰,新加坡等地的华社各界知名人士近百人,旅居海外印尼、英国等地的张榕轩后裔20多人,以及广州、汕头、梅州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特别是来自有关部门、侨团、文化、学术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等。
中国驻印尼棉兰总领事馆孙昂总领事、中国海外交流协会联络部发来贺信,梅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晨、梅县区委常委、统战部长张小兰、梅州市外事侨务局局长吴寿康、梅州市侨联主席汤志平,以及梅县区民族宗教和外事侨务局局长朱晓云、区侨联主席赖广贤等市、区相关部门领导;印尼客属联谊总会永远荣誉资深主席、张榕轩曾孙张洪钧林素琴夫妇等张榕轩裔孙15人;印尼梅州会馆理事长张和然、印尼梅州会馆监事长江淼成、印尼苏北客属联谊主席叶福强、印尼苏北华裔总会主席陈保安、印尼苏北马达山联谊会主席黄耀汉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揭幕仪式。
据了解,张榕轩纪念馆馆址所在地——松口镇南下村“幹荫堂”始建于清末,建成于清宣统庚戌年(1910)。经百年历史尽显破败的幹荫堂,得到张榕轩的曾孙张洪钧的重视,决定自费重修。张洪钧是印尼客属联谊总会永久资深荣誉主席,印尼苏北客属联谊会创会主席/永久资深荣誉主席。张洪钧先生与夫人林素琴女士自1972年以来,先后创办了“印度尼西亚棉兰国际包装工业有限公司”(1972年)和“印度尼西亚棉兰印马印刷厂”(1975年)。2008年,在三个儿子和三位媳妇的辅佐下,又兴办“印度尼西亚棉兰长青国际造纸厂有限公司”。
在努力保存传承家族珍贵文献的基础上,张洪钧、林素琴伉俪多次出资在北京、印度尼西亚等地举办纪念张榕轩、张耀轩、张步青的学术研讨会,近年在棉兰重修张榕轩墓园——榕荫堂,修建“清河堂”张榕轩纪念馆。他们还捐资支持梅州市华侨博物馆印度尼西亚展厅、中国客家博物馆黄遵宪公园、印度尼西亚客家博物馆的建设,支持家乡松口南下村村道的公益事业。2016年起,张洪钧、林素琴伉俪又筹资数百万元,历时两年,重修状况破败的祖居“幹荫堂”,布展成“张榕轩纪念馆”,致力将它打造成松口乃至梅州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
松口是著名的华侨之乡,是粤东北地区客家人前往海外的重要驿站,曾是粤东最大的内河港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大陆设立的唯一的移民纪念项目——移民纪念碑及纪念广场就选址在松口。张榕轩纪念馆的建成开放,为著名的千年古镇松口增添了一处重要的历史人文和旅游景观,是反映梅州和梅州华侨在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贡献的重要展馆。 (刘奕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