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7月11日, 昨天海南快乐之旅7天游一团32人来到了慕名已久的三亚南山海上观音文化园,听说该园刚开始建造时, 印尼客属总公会主席吴能彬博士率领各地客属乡亲来到南山海上观音文化园,带头募捐建园,就在面向108米的海上观音像的妙金山菩提园种菩提树,二十年过去了,菩提树都已经长大了,树下建园募捐者的纪念碑依然存在,细细地记录着历代来捐资建庙的善信的故事, 我们也见证了印尼客属总会和各地客属乡亲的功德。

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无上正觉,菩提树适逢其会给予佛陀庇荫;寺院媲美菩提树给予善信庇佑、利益众生。建造僧宝居住的寺院或以身语意法财结缘者,都有着无可估量的殊胜功德。

释迦牟尼佛在《广戒经》中云:“所谓实福者,有大果、大利、大威严、广大义,若善男子、善女人,是行、是坐、是卧、其善根恒时增长。何人建造经堂,乃为七种实福之首。

佛经中曾云,一切有漏善根之王,今生今世若欲造就通往上界之天梯,成就犹如如意宝树般的异熟善业,就须于从前未有佛塔之地兴建如来舍利宝塔,为僧众修建经堂庙宇,消除对佛法闻思之差异,精勤修习禅定及慈无量心。

《正法念处经》云:“修建庄严庙宇、佛像、僧宝居住的寺院等,使善处、善妙常驻,此无量功德千千劫时也不会耗损……。”正如释迦牟尼在许多经续中开示的那样,“不用说建造供奉善逝诸佛之清净处所、经堂、庙宇的功德无量,就是建造依附于门廊、斋房、小屋的功德,也令你不会坠恶趣,妙得天人之身。

一座寺院建成后,可以存在世上短则百年乃至千年,每一个进入寺院的人或念一句“阿弥陀佛”、或者升起一念对佛法僧三宝的恭敬心,均可以帮助他种植善根,培植福报。其功德利益不仅是这一生一世,而是千秋万代。( 雨林 海南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