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 2021年4月1日,上世紀早期的東南亞華人,常有身份認同的疑惑。王賡武的父母為了謀生,從中國遷往荷屬東印度(今印尼)泗水,1930年誕下兒子。當時還沒有「印尼」這個國家。後來因為經濟蕭條,一家人再遷往馬來亞怡保。當時,也還沒有「馬來西亞」這個國家。
父母一直希望帶兒子回中國生活,終於在1947年回到南京,王賡武入讀當時的「國立中央大學」外文系。但此時國共內戰已經開打,通脹瘋狂飛升,民不聊生。大學二年級時,內戰蔓延,大學關閉,所有學生被迫解散。
他回到馬來亞,為了進入新成立的「馬來亞大學」,必須入籍為馬來亞公民,同時放棄中國國民的身份,於是人生再次轉換方向。王賡武大學畢業後又再離開,飛往倫敦深造。到了1957年,他從英國完成深造回航途中,「馬來亞聯合邦」宣布獨立,他從此成為一個新國家的公民。
找尋、失去、再找尋,在馬來亞、印尼、新加坡等地的華人中,是一生不斷的旅程,往往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落地生根。他們的故事,就是歷史的印記。
(雨林编辑,来源:睛报 撰文: 張宏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