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 2021年4月4日,曾水亮,印尼归侨,现年72岁,退休前任职于福建省龙海双第华侨农场。
当年回国的归侨,现在都是老人了,大家在一起喝茶聊天,日子过得悠闲安逸,但时不时地会回忆过去,回忆海外的生活,回忆农场创建的当初,无论是怎样的回忆,彼此的心态都很平静,甚至是一种庆幸,因为我们都有满意的晚年……
只有我体谅父亲的选择
儿子一家都去了城里,留下一个小孙女让我们照顾,每天送孙女到学校后,我要么到江边钓鱼,要么到朋友家打牌,到了吃饭的时候回家,妻子已经把饭菜摆上了桌。
家里现在就只有3口人吃饭,妻子一边说没有做多少的菜,但每次看到摆在桌上的都是一盘盘可口的菜肴,这时我总会想起以前那段生活。
刚回国时,虽然有国家的口粮,可就是感觉吃不饱,自己也觉得比在回国前吃得多。母亲说,那是因为没有油水的缘故,那时我们每人每月才2两食油,根本不够吃。
为了吃饱饭,家里把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甚至肥皂等能卖的都卖掉,换来的钱,到附近农民家买地瓜。
那段时间,父亲和母亲经常争吵,母亲责怪父亲为了“爱国”,结果让全家人回国吃苦。
母亲的那几年,的的确确都在流泪哭泣度过的,作为子女我们不能埋怨母亲,也不能责怪父亲,他们各自都有道理,但眼前的困难却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面前。
只有我体谅父亲,因为父亲是一位血气方刚的汉子,当面对印尼排华,任何像父亲这样的华人,都会被点燃起民族情绪,选择回国正是这种情绪的表达。
有的人因艰苦选择离开
母亲的埋怨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在回国前,我们一家住在邦加岛,父亲是锡矿的工人,仅凭他一人的收入,全家人的日子过得还不错。
锡矿公司的待遇很好,家里的食品基本上都是由公司提供,很多的时候这些食品都吃不完,那时的我们,从来没有过饥饿的感觉,更不会相信自己以后会有那么大的食量。
饥饿只不过是我们回国遇到困难的一部分,因为我们来到龙海双第华侨农场时,农场刚组建不久,各种条件都很落后,农场甚至没有通往外面的公路。
归侨回国前都没做过农活,不要说使用锄头扁担,以前连见都没见过。那时的归侨,不知有多少人手上长出水泡,多少人肩膀磨掉了皮,这种经历让人刻骨铭心,至今不忘。
因为不知道这样艰苦的日子还要多久,所以有些人离开了农场,有的到香港澳门,有的到城市里,但无论到哪里,都会被人羡慕。
以为“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是颠扑不灭的真理,哪想到,几十年过去后,以前羡慕那些离开农场的人,现在人们羡慕我们这些还在农场的人。
生活的轮回让人眼花缭乱
生活的轮回,真让人感到眼花缭乱,以前见都没见过的电视、冰箱、洗衣机,现在成了平常百姓家的日用品,那时以为从此不能再回印尼,可现在出国就像出门那样简单。
2002年,我和妻子回到了印尼,看到了多少次在梦里的故乡,但想不到的是,小镇还是那样,人们的生活甚至比过去还不如,曾经的美好随之变成了隐约的惋惜和惆怅。
小镇连像样的街道都没有,镇外的道路依旧还是土路,零散在四处的房屋依旧零散在那儿。
不用说当地人,即使是华人的生活,也只是过着一种清贫的日子,摆在家里的东西,几乎就是我们家40年前见过的东西。
作为生活在这里的人没有感到什么不适,但作为来自中国的我,却觉得异乎寻常,毕竟日新月异的中国,让人们习惯变化的快节奏。也许作为游客喜欢这种乡村情调,但作为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的人却有着另一种感觉。
这时,我才真正去思考我们当初的回国,思考到底是哪里好?
有比较更觉幸福
别的不说,我现在农场住的房子,就让我感到特别的幸福。小楼有两层,面积大约120多平方米,在我的隔壁,是儿子的房子,和我一样都是新建的洋楼,由于儿子到城里工作,他的房子基本上就空着,他在城里又买了一套房子。
房子对于中国人来讲,几乎就是最重要的东西,而有着像我现在这样的房子,更是让许多人羡慕。
很早就听说有城里的人羡慕我们农场的侨居房,因为国家对归侨有着特殊照顾和补助,不仅不收土地费,而且还对归侨有资金上的补贴,这样我们都能住上整洁漂亮的楼房。而以前被人们认为的穷山僻壤的地方,经过农场几代人的艰苦奋斗,这里的环境变得很美,青山绿水,风光宜人,成为了居家生活的好地方。
记得那次和妻子回印尼,看到了我们在邦加曾住过的房子。虽然居住在这里的姐姐把房子重新翻新,原先阿荅叶屋顶的木房改成了砖瓦的房屋,但还是无法和我们在农场的房子相比,也是从那刻起,我心里知道,我现在真正的家是在双第。
大姐自从我们回国后就没有联系过,这次见面整整过去了42年,看到她时,才领悟到我们姐弟都已经是老人。不同的是,我是中国的老人,她是印尼的老人,更不同的是,我的晚年有退休金,有医疗保险,有自己的新房子,而大姐都没有那些,她依旧住的是几十年前父亲留下的房子。
如果父母现在还在世,如果父母这次也能和我一起回到印尼,一定感慨很多,特别是父亲曾工作过的锡矿公司已经不存在了,原先井然有序的矿区变得荒凉破落。
看到这一切,我想当年即使我们没有回国,我们的生活也同样要遇到波折,生活一定要重新开始。
我想告诉他们
也许有了比较,才懂得中国比印尼好;也许有了比较,才懂得现在比过去好,正是有了这些大大小小的比较,才更觉得我们的生活幸福。
现在无论是怀念还是回忆,自己都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心态,我比任何时候都清楚,世间的任何东西都会改变,好的不一定永远是好的,不好的也许通过努力就能变得美好,这种体会在我们这代归侨身上表现最多,因为我们不仅经历过两种国家的生活,也经历过由甜变苦,再由苦变更甜的过程。
……
双第华侨农场改制后,成为当地的一个乡村,以前清一色都是归侨的农场,现在来了很多新人,加上我们之后的几代人,这里的人气越来越旺。
然而,无论谁来到这里,我们都同处一地,我不知道他们面对这些会做什么感想,他们知道这里以前是什么样?他们知道当年那些人为什么来到这里?他们知道我们是如何走到了今天?他们知道我们曾想过什么,怀念什么?
不知有没有人告诉你,我们现在感到幸福?
(雨林编辑,来源:中新网,曾水亮/口述 林小宇/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