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 2021年5月22日,2021最近印尼华裔总会(INTI)和印尼百家姓雅加达分会(PSMTI-DKI)举行换届选举,雅加达著名银行家、慈善家翁俊民博士于4月27日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印尼《和平日报》等报章上发表一篇论述,题为《对印尼华裔总会改选换届的看法》 ,谈到印华社组织换届改选等一些问题,主要论述到华社组织应该年轻化、青春化,不要成为老人俱乐部。
论文具体论述到华社组织一般性的问题。笔者很有同感,原则上支持翁博士的论述,认为印尼华社组织的确要走“年轻化”这条路,如果华社组织领导都让年纪老化的人霸占当领导,那么这个组织一定会和这些老态龙钟的老头儿一样有气无力,奄奄一息,不用说会务发展,连起码生存的条件都成了问题,怎样能“为社会服务”呢?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世界上许多国家领导人年纪老化的大有人在。印尼前总统苏哈托、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迪、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现任总统拜登等,年龄都在70岁以上还在岗位上执行任务。很少领导人年龄老化而在执行公务时倒下的,这就证明,年龄并不是领导人的根本问题;但是,由于生理问题,老人精力不如年轻人,工作也会迟钝不灵活,所以,领导人最好要青春化、年轻化,才能挑重担。
印尼华社组织在21世纪初就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各种各样的团体一个一个地冒出来,除了以乡亲同宗合群、职业相同合群,主要有两大团体组织,那就是“印尼华裔总会”和“印尼百家姓协会”。上述两大团体在全印尼都有分会,凝聚力大,组织力强,在印尼社会和华人社群都有很大的影响力,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今年4月5月两个团体成功换届改选,还有不少老人当选参事,但他们都是德高望重的老人,我们要向他们看齐致敬!
这两大团体,凝集了华社精英,领导层里有不少是60岁以上的杰出人才。在印尼各地许多华裔精英中,有的年龄都在70岁以上,像华裔总会总主席黄德新先生,福建社团联合会总主席俞雨龄先生、印尼中华总商会总主席纪辉琦先生、前任总主席陈大江先生、印尼客属总会总主席叶联礼先生等,都在7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年纪虽然较大,但是精神奕奕,干劲十足;像救灾、发放节日救济物质等,黄德新主席亲自率领团队,从雅加达飞来飞去,深入灾区发放救济品和亲自联系地方长官、慰问灾民;此外,他们还自掏腰包捐钱捐物,他们捐献的数目,不是一万两万,而是百万、千万、上亿盾,他们又出钱又出力,让无数华人甚至印尼长官和人民百姓极为感动刮目相看和称赞。
翁博士说,许多团体领导“上去容易下来难”,或者“上台永远光耀”,“下台不免黯然神伤”,又说,这些领导都爱面子,如果选不上领导宝座,就觉得没有面子。我觉得,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翁博士的这些话有点夸张,可能有的团体是这样,但大多数团体的高龄领导,改选时要辞职下台都不能,大多数人都挽留,都要他继续做下去,所谓“欲罢不能”,这是不辩的事实。
我认为,高龄领导问题不大,只要他身体健康,有魄力、有才干,能做事,又肯出钱 ,不自私自利,不拿团体当作自己的企业,随便发号司令,能团结广大群体,不自高自傲,不以权谋私、借公济私,做人诚恳谦让不高高在上,不会“无智无能瞎指挥”,这样的老人,不为名,不为利多么可爱,为什么要“撵他”出去呢?
当然,社团是要为公众服务的,有年轻力壮的领导来担当然是最理想的,翁博士说,要杜绝“有将无兵”的现象,那是对的。“有将无兵”,那是空壳子团体,是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的温床,因此,我们要多鼓励和培养年轻人出来做事挑重担,要信任他们,工作上指点他们,团体里要老中青三结合,团体才有生机。团体里有年纪长当领导,要带头作用,苦口婆心地带领小伙子们努力工作,成为有实力的团体;所以,团体里还需要年长者来领导、来指挥。团体里如果有更多的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奋斗去做,那是事半功倍了。
当然,我们组织的团体不要成为“老人俱乐部”,老是想着欢聚吃吃喝喝、谈天说地,无聊透顶 。那是没有用的团体,是浪费金钱的废物,不如早日解散为要。
翁博士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华社精英,他的见解铿锵有力,是一位有才干的企业家,希望他在退休之前,继续发挥高度的热情;退休之后,发挥余热,为印尼社会做出更多更伟大的善事,造福两亿五千万人民。相信翁博士精确的论述,一定会为大多数华族所支持拥护和接受。
(雨林编辑,啄木鸟供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