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要充值的国家

张维为:完全有可能把中国政治故事讲得更透彻、更精彩

和平日报, 2021年6月27日,中国崛起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从来没有如此多的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种奇迹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是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探索和奋斗取得的,所以中国的政治故事理应是世界上最精彩的故事。

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首先是来自外部的挑战,特别是西方话语对中国的围攻从未停止,西方对中国软实力崛起某种意义上更为恐惧,因为这可能终结西方几个世纪以来所建构的西方制度神话和话语霸权。

此外,中国还面临来自内部的挑战:不少官员和学者缺乏“四个自信”;我们讲政治家办报、政治家办校、政治家办媒体,但这样的政治家还是太少;不少官员还存有“党八股”的问题,话语没有亲和力和说服力;不少学者还存有“洋八股”的问题,言必称希腊,结果既读不懂中国,也读不懂世界;新社交媒体则存有“媚俗”的问题。这些都妨碍我们讲好中国政治故事。

另外,具有思想穿透力的思辩和话语不足,也是讲好中国政治故事的难处所在。除了官方话语以外,我们的其它话语,如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国际话语等,也满足不了讲好中国政治故事的需求。总之,我们话语建设的进程还明显落后于我们国家崛起的规模和速度。

然而,我们不用悲观,因为中国的迅速崛起已经震撼了世界,它是一个世界人民都能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存在,外部世界对于中国崛起及其政治叙述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需要做的是增加高质量的供给。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们把中国话语建设的工作做实做透,最终我们讲好中国政治故事的能力一定能够跟上中国崛起的步伐,从而为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好完整的话语准备。

我这些年一直在进行原创性中国政治话语的研究。我想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传播实践,就如何更好地讲好中国政治故事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讲好中国政治故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真正地解构西方话语,特别是西方话语对中国的主流叙述,并确立我们自己对中国的政治叙述。这种叙述应该是一种能够融官方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和国际话语为一体的新话语,一种真正能够广为传播、入脑入心的话语。

我们应该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在解构西方政治话语和话语霸权的同时,推进中国新政治话语的建构。在这一进程中,下面五点尤为重要。

范式转换:舍弃“民主还是专制”的分析范式,使用“良政还是劣政”的新范式

对于西方话语下的中国政治主流叙述,我们要有一个总体把握,并力求从根子上对其进行釜底抽薪式的解构。从我自己研究和实践的情况来看,这样做的效果很好,往往具有颠覆性和震撼力,当然背后是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

长期以来,西方对中国的主流政治叙述基于一个极其浅薄而又充满偏见的分析范式,即所谓的“民主还是专制”的话语范式,而什么是民主,什么是专制,只能由西方一家界定。

他们把西方实行的那种多党制和普选制界定为民主制度,认为唯有采用这种模式,中国才能成为一个“正常国家”,才能被西方为首的所谓“国际社会”所接受。在这种话语主导下,中国政治制度被描绘成“专制的”,是民主制度的对立物。

正因为如此,西方可以不停地质疑:中国什么时候进行政治改革?只要你不接受西方的这种政治逻辑,你就是支持专制。只要你不向西方政治模式靠拢,你就是没有进行政治改革。

这种“民主还是专制”的分析范式其实早已成为西方策动颜色革命、颠覆非西方政权的意识形态工具。这种话语虽然可以忽悠一部分人,甚至在不少国家导致了政权更迭,但今天随着颜色革命的褪色,随着“阿拉伯之春”变成“阿拉伯之冬”,随着西方人民自己也意识到西方政治模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世界范围内很多人已经开始反思甚至质疑西方政治模式及其话语范式。

我第一次在国际场合推出关于这个问题的主要见解是2008年底,当时我在印度考察和演讲。那年11月在孟买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恐怖主义袭击,但印度的反恐精锐部队花了9个小时才抵达袭击现场。

我在德里大学做中国发展模式的讲座,互动时一位印度学者问我:如果中国碰到这样的恐怖主义袭击会怎样应对?我说,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碰到这么大规模的恐怖主义袭击,所以不好说,但我可以谈一件事——

2008年5月中国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震中在中国的山区,远离国家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但我们的军队在20分钟内就启动了救灾机制,我们的领导人在2小时之内,就坐在飞往灾区的飞机上了,我们的医疗队3天内就覆盖了所有1000多个受灾的乡镇,直接救助2千多万灾民。

这位印度学者追问:“您是不是想证明‘专制’比‘民主’更有效率?”

我说:“您错了,不是‘专制’比‘民主’更有效率,而是‘良政’比‘劣政’更有效率。中国发展模式的成功证明:不管什么政治制度,最后一定要落实到‘良政’才行,落实到中国人讲的‘励精图治’‘良政善治’才行。‘良政’可以是西方政治制度,也可以是非西方政治制度,中国在这方面虽有不足,但远比大多数国家做得好;‘劣政’也可以是西方政治制度,如海地、伊拉克、菲律宾等;也可以是非西方政治制度,如缅甸。”

我回答完,会议厅内一阵沉默,会议主席说:看来我们印度人也在反思。

(雨林编辑, 来源:观察者网 / 张维为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研究院院长,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