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2021年10月14日, 张松珍出生印尼,1960年归国读书,毕业后分配到贵阳市照壁山小学当数学教师,当年张松珍说的是印尼口音的普通话,为了克服语言的障碍,在短期内张松珍学会了贵阳话,是教学工作顺利进行,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
1984年,张松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二十年的讲台,调到新成立的云岩区侨联任秘书长,当时编制只有一人,张松珍一个人全揽了侨联的工作,一开始着重做好侨情普查和信访工作,张松珍采取多种形式和归侨、侨眷建立感情,宣传党的侨务方针政策,消除他们的顾虑,后来不少归侨、侨眷成了张松珍完成工作的得力助手。
1986年开始,各级政府开始重视经济工作,云岩区也发出了创“亿元”财政收入的口号,当时很多归侨、侨眷落实政策回城,他们回城后工作无着落,生活困难,有关部门暂时又无法解决,张松珍考虑再三,唯一的出路就是让他们自谋出路“做生意”,在取得领导同意后便开始着手抓此项工作,然而“做生意”谈何容易,一开始就是“三无”状态:无本钱、无地点、无经营经验。无钱就和他们一起向亲友借,悟地点就通过各种关系找经营场所,无经验就帮他们办理各种营业执照,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家家小店、小工厂诞生了,先后共达到51家,被区委区政府认定为区经济七大轮子之一,为云岩区财政创“亿元”做出了贡献,张松珍每年都被评为云岩区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为市侨务工作先进个人。
在担任市政协委员期间,张松珍为贵阳市的各项建设积极献言建策,每年参加政协会议都提出提案,如向省市政府提出“建议政府纳入每年财政计划,拨专款解决归侨、侨眷困难问题”,该提案受到省市两级政府的采纳,现在每年都有专款到位,又如就环境问题提出“让小关湖湖水变清”,受到当时市政府、市长的高度重视,在会议期间就带领有关人员到小关湖进行调查,最后市政府拨款5000多万元,让小关湖连年变清。张松珍多次被评为市政协优秀提案人,受到大会的表彰。
1994年贵阳市成立致公党,张松珍加入致公党成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1998年致公党贵州省委员会成立,张松珍当选为常委、贵阳市支部主委,张松珍虽然身兼数职,但是张松珍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工作,张松珍所在的云岩区侨联年年都被评为省市侨务工作先进集体,致公党贵阳市支部也获得了多次嘉奖。
工作43年,张松珍于2007年退休在加安度晚年,回忆过去,中国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张松珍感谢中国共产党对张松珍的培养,让张松珍的一生过得充实而愉快。
(雨林编辑, 来源: 贵州省归国华侨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