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 2021年11月10日,    大哥黄润聪,1930年7月28日(农历闰六月初三)生于印尼西加里曼丹坤甸埠。大哥生于农历闰年,父亲便以闰的谐音为他取名润聪。

大哥离开我们已经十六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特别是他那亲和又略带憨厚的笑靥,不时显现眼前。作为比他小3岁的二弟,我是在他的带领和呵护下成长的。他的言行,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是他手拉着手带我到学校,一直把我送到班级门口;稍大之后,我又坐在他的“脚车尾”上学。

他爱护弟妹,但有时也喜欢同弟妹逗乐,当他惹恼了弟妹——经常是做弟妹的耍娇而引起的,妈妈责怪起他时,大哥从不向妈妈解释,总是笑咪咪地向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弟妹赔不是,或者和气地说一句:以后不跟你们玩了。

童年的事是无法从记忆中抹去的。大哥童年的几件事给我留下了永恒记忆。

小的时候,每到春节前,母亲都要为我们兄妹每人做一套新衣服。一年,她为我选的布料是浅蓝色的士林布,母亲精心裁剪缝制后,让我试穿。我一看,这种浅蓝色布料,和刚从“唐山”来的四叔婆穿的“唐山衫”的颜色一样,太土气了,硬是不肯穿。妈妈无可奈何地说,“那就留着以后给三弟穿吧!”这时,大哥对母亲说,“阿新不喜欢这件衣服,你就改缝一下给我吧!”那年春节,大哥穿着被我认为“老土”的浅蓝色衣服,高高兴兴的到亲戚家拜年;而我穿的是带格子的咖啡色靓丽新衣,在众人面前炫耀。大哥的宽容大度,和对弟妹的爱护,正是《三字经》里讲的“兄爱弟”,而我这个做弟弟的却没有“弟恭兄”。

二战结束后,父亲没有固定的工作,后来为朋友押运货船去南加里曼丹的红白区(印尼独立军控制区),不料货船在快到目的地时,被一支不明身份的军队扣押半年多。在此期间,虽然也得到一些亲友的帮助,但家里的生活仍然极其艰难,母亲只好做些蛋糕卖。母亲每天清晨四点钟就起身,在厨房里忙着打蛋液,做烘烤的准备工作,这时大哥已在天井劈柴火,点燃烤炉、吊炉的火预热。当妈妈第一个蛋糕胚做好时,正好用上大哥准备好的烤炉。妈妈做好第二、三个蛋糕胚时,首个蛋糕刚好出炉。这时东方现出鱼肚白,已是清晨六点了。大哥提着菜篮,蹬起自行车便去菜市场买菜。回来后,匆匆喝了一杯咖啡,吃着刚从市场买回来的炸大蕉后,用潮州花篮装着妈妈刚烤好的蛋糕,挂在自行车把上,喊了一声:“阿新,我们走!”我坐在他的车后座一起上学。他先是把蛋糕送到餐饮小店——“兰亭”寄卖,然后又快车飞奔学校。此时,往往已响过上课的钟声。

大哥用潮州花篮装着妈妈刚烤好的蛋糕,挂在自行车把上送去寄卖

为减轻母亲的经济负担,攒些钱补贴家庭开支。大哥放下学生的身段,每天下午放学后,同邻居同学吴明照、杨秀清等人到冰室拎着保冷瓶,挂在自行车后座,走街串巷叫卖冰棍,他们喊着“‘Es kelim Potong’一条三仙”的叫卖声,至今仍萦绕耳畔。(注:Es kelim Potong即冰棍)

母亲晚年回忆起这段日子时,无不欣慰地说:“当时你们兄妹都很懂事,你大哥带了个好头,他为了支撑我们这个家庭做出了重大贡献!”妈妈还说,你妹妹桂珍一起身就忙着做早餐,洗衣服,然后才去上学。你们这麽听话、孝顺,帮着家里度过那艰难的日子,我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大哥对家庭的关爱,无疑对母亲是莫大的安慰,使她对生活充满希望。

1947年5月和大哥等人摄于坤甸“二战期间惨遭日军杀害华侨纪念碑”前,后站立者为大哥

*************************

大哥上学较晚,二战前又改读荷兰学校一段时间,中文只读到初小四年级,而我已读完初小三年级。日本投降后,我跳级读高小一年级,和大哥同一个年级读书。1947年6月,我们同时在振强小学毕业。大哥主动放弃升学的机会,极力支持我升学。他先是到一家经营眼镜兼照相业的店铺当学徒,本想能学到一些技术。这家商店的原先只有两人:专门为顾客验光配镜的老板娘,和一位摄影师。大哥名为学徒,但他们不让大哥触摸验光和摄影机械,尽叫他做些扫地倒水和迎来送往的工作,根本学不到“技术活”。干了半年多,大哥萌发了退职的念头。

这时,《黎明报》正好筹备建立自己的印务所,在社会招聘印刷工人。大哥便和同班毕业的同学许宜慎、吴明照、黄利生、王坚辉等人应聘。许宜慎、吴明照两人被分配到营业部搞发行工作;大哥和黄利生、王坚辉等人分配到印刷车间当手民(即捡字工人)。由于大哥勤奋学习,能吃苦耐劳,进步很快,刚入行几个月,便成为捡字快手,之后便被推选为组长。此时,原先从坤甸印务所调来的几位老手民,因受黄色工会的收买,以怠工方式要求加薪,并威胁将集体罢工,妄想以此达到阻挠《黎明报》正常出版的图谋。在这紧急关头,大哥和王坚辉几人上书报社领导,坚决表示:“不要怕他们的恫吓、威胁,我们加班加点,也要保证报纸正常出版。”挫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黎明报》的阴谋。这几位闹事的“老手民”退出《黎明报》后,果然到当地国民党的喉舌《诚报》工作。

黎明报社全体职工(1951年5月)

***********************

到《黎明报》工作以后,大哥思想要求进步,他追求真理,积极参加当地进步社团热风读书会的活动,成了读书会的积极分子。我后来也跟随他参加读书会的活动,我喜欢读诗歌、小说等文艺作品;大哥则爱读《大众哲学》以及毛主席的著作《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等书。他在政治上显得比我成熟、老练。“热风读书会”开会交流学习心得时,他总是踊跃发言,而且非常认真。一次,读书会在讨论国内形势时,轮到他发言,他边谈边看日记,不时引用毛主席著作中的言论,结合他对当前形势的认识,用大量的事实痛斥国民党的腐败无能和发动内战、残杀人民的暴行;表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坤甸热风读书会会员合影(1950年5月和1951年5月)

*******************************

1949年10月1 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海外华侨无不欢欣鼓舞,坤甸到处一片欢呼声,《黎明报》场地内升起五星红旗,而这幅鲜艳的光辉旗帜,正是大哥拿着《黎明报》刊登的国旗样板,回家要母亲缝制的。当天,坤甸中华青年会、中华妇女会等进步社团,从《黎明报》场地出发,高举五星红旗到附近的国民党政府的所谓“领事馆”示威,并冲入伪领事馆院内强行降下伪国旗,升起新中国国旗,双方发生殴斗,后被当地警察以维护秩序为由驱散。在这次冲入伪领馆、降伪旗的活动中,大哥和王坚辉、黄利生等《黎明报》的青年员工都站在队列前面。

1950年6月25日,我离开坤甸回国升学,大哥和《黎明报》的几位同仁到码头送别。大哥和我拥抱告别,他紧握着我的手说:“阿新,你能回国学习,机会难得,要努力学习,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接着又说:“我也在做准备,也许明年我们会在祖国相会!”

我回国时,大哥(后排右第三人)和《黎明报》的几位同仁到码头送别

****************************

果不其然,1951年5月,大哥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和参加祖国建设事业的崇高理想,同在《黎明报》一起工作的好友吴明照、黄利生、王坚辉结伴回国。在离开坤甸时,他们四人把各自的钱合在一起,统筹使用,风雨同舟,饥饱同食。回国后 他们虽被分配在不同的地区工作,但一直鸿雁不断,暮年仍常聚首谈今叙旧,可谓“历经沧桑初心不改,饱经风霜友谊依旧”。

大哥(左2)和吴明照(左3)、王坚辉(左4)、黄利生(左1)结伴回国(1951年5月)

*****************************

回到广州后,大哥被分配到广州人民银行工作。由于大哥在《黎明报》当过手民,到银行报到后被安排在办公室当打字员。大哥在二战前曾在荷兰学校读过书,有一定的外文基础,加上他的勤奋努力,很快就熟练地掌握中、英文打字技能,他以出色的工作表现,曾多次获得领导的表扬,回国工作两年后,大哥便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来大哥又被调到人民银行国际业务部(对外称“中国银行”)工作。由于他工作认真、积极、任劳任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业绩突出,思想上要求进步,于1956年6月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大哥到银行报到后被安排在办公室当打字员

****************************

在银行工作期间大哥服从组织安排,主动学习银行业务,无论在秘书科做打字员,还是出口结算部门做信用证审单员,及至被提任出口结汇科科长,都競競业业,埋头苦干,奉公守法,廉洁自律,深得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多次被评为年度金融战线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从1951年直至退休,大哥服务中行40年,退休前获“在岗工作40周年优秀员工纪念章”。

从1951年回国直至2005年去世,大哥历尽艰辛,曾参加四清工作组深入海陆丰地区开展工作,文革期间被下放五七干校参加劳动,生活艰苦,身边很多归侨朋友不堪忍受,申请回原来的侨居地,但他的理想信念始终没有动摇,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他不忘初心,以实际行动实现他的理想信念——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哥爱国也爱家。1953年后,大妹桂珍、三弟元聪、四弟惠聪以及几位堂表弟妹回国读书,他们都得到大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节假日弟妹们都要到大哥的住处团聚,大哥常做些“坤甸风味”的菜肴、糕点款待他们。大哥非常关心他们的学习和工作,鼓励他们要努力学习,积极向上,毕业后要服从组织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四弟惠聪对此深有体会,他晚年曾说,当年他听从了大哥的劝诫,到荒凉的大西北兰州石油技校读书,才有现在的工作和美好的家庭。

1956年,父亲举家回归广州定居,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一家十来人的居住、日常生活,以及弟妹们的入学问题,全靠大哥的安排。特别是在三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大哥对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关照,和对父母亲的孝顺,帮父母亲解忧纾困,以及对弟妹的关怀、爱护、教育,我们永不忘怀。大哥还经常言教身传,教育弟妹、子侄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继承和发扬黄家的好家风。大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在金融部门工作40年,兢兢业业,一尘不染,多次被评为系统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大哥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顶梁柱,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好榜样!

大哥离开我们已经十六年了,他爱国爱家,弟妹们始终怀念我们的好大哥。

(雨林编辑, 来源:侨友网/ 黄新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