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要充值的国家

历史回顾:見證華人對印尼的歷史貢獻

和平日报, 2022年5月6日 ,印尼獨立建國之初,即有許多華人參與其間,一九四五年三月,日本爪哇佔領軍政府成立印尼獨立準備調查委員會(Badan Penyelidik Usaha-usaha Persiapan Kemerdekaan Indonesia)籌備制憲建國,即有林群賢、黃長水、黃宗孝、陳英華、葉全明等華人受任為委員,其中,林群賢為出身東加里曼丹的土生客家華人,首倡「印尼人」(Indonesier)的概念,主張同化主義,土生華人應認同與效忠於印尼,他在一九二九年於泗水創辦了印尼文《新直報》(Sin Tit Po)宣揚該一理念,並進而在一九三二年基於此一宗旨創立了以土生華人為對象的印尼中華黨(Partai Tionghoa Indonesia)。

一九五零年林群賢入籍印尼,積極號召華人投入印尼建國,但印尼政府卻以涉嫌參與印尼共產黨顛覆國家而於一九五一年八月的全國大逮捕中入獄,雖然兩個月後即獲得釋放。林群賢自此對印尼政治心灰意冷,並感到愧對華人,宣佈放棄印尼國籍,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籍,一九五二年在棉蘭(Medan)悒鬱而終。

林群賢的轉身拒絕印尼,被稱為「林群賢現象」,這是印尼華人在印尼土地上的自我放逐。

在印尼建國之初即出任第一屆內閣少數民族事務國務部長的蕭玉燦(Siauw Giok Tjhan),是祖籍福建省興化縣的泗水土生華人,母族客家。

蕭玉燦是林群賢路線的追隨者,印尼中華黨人,一九四五年八月印尼建國後,他受蘇卡諾遴聘為印尼中央國民委員會(Komite Nasional Indonesia Pusat)委員,這是印尼的過渡國會,並於一九四六年受總理蘇丹沙里爾(Sutan Sjahrir)之邀,與華人律師陳寶源同時入閣。

一九四六年〈國籍法〉通過後,他和陳寶源受命向華人社會宣講,但反應冷淡,原因在於獨立戰爭八月革命期間,印尼排華事件蜂起,以致許多華人轉而支持荷蘭,然蕭玉燦仍獨排眾議,堅定支持印尼獨立。

印尼一九五一年八月全國大逮捕,蕭玉燦因為與左派的關係密切受到懷疑而被捕入獄,但他卻未因此而對印尼灰心,出獄後,他邀請全印尼華社成立印尼國籍協商會(Badan Permusjawaratan Kewarganegaraan Indonesia),鼓吹同一民族論,即華族與馬來人俱為印尼國族成員,不應對華族給以歧視待遇,其主張則被稱為蕭玉燦主義。

一九五五年蕭玉燦向周恩來建議單一國籍制,遂有〈中印單一國籍條約〉的訂定。但所謂「我本有心託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一九六五年九三零事件,蘇哈托崛起,印尼爆發排華,〈中印單一國籍條約〉廢止,蕭玉燦和陳粦如等遭軍方逮捕入獄,一九七八年獲釋,流亡荷蘭,蕭玉燦最終走向林群賢同樣的選擇,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齎志以歿。

( 作者曾建元: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暨客家研究中心特約副研究員。)

(雨林编辑,作者:曾建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