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2023年3月29日 , 自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以来,我常常想起一位鲜为人知的,也可能被人遗忘的抗日英雄、印尼邦加归侨空军飞行员吕天龙。因为不掌握他的生平资料而一直未能写出纪念文章。

最近承蒙北京西加里曼丹侨友会顾问、归侨作家林汉文先生发现和提供了他的传略和英雄事迹。又因为他是先父的知友,我觉得有责任也很有必要补充一些情况。写成文字来纪念这位邦加的雄鹰、空中勇士吕天龙。

1947年秋,我19岁时,从印尼坤甸回国就读于南京国立东方语文专科学校。当时先父凌瑞拱(53岁)在该校任教,吕天龙也在南京工作。因为他们都是印尼邦加岛锡矿契约华工的后代,所以闲时常相见面畅谈一切。

我也见过他几次,但未过多交谈,只听先父说过,吕天龙是邦加岛高木人(时年38岁),是空军校官,抗战期间曾击落日机数架,他在与日机空战中也受过伤,他对当时蒋介石政权的独裁专制,贪污腐败和发动内战极为不满。

吕天龙身材高瘦,皮肤白净,举止文雅,待人热情坦诚。他的爱国抗日的经历和为人,使我一直对他心怀崇敬之情。

吕天龙于1910年生于荷属东印度群岛(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邦加岛高木镇。祖籍广西陆川县,幼时在当地华文学校念书,1923年返回祖国,就读于南京暨南学校,高中毕业后返回邦加,后将家产变卖,携带妹妹再次回国,并考入暨南大学外语系。(暨南学校于1927年改名为暨南大学)两年后因经济困难辍学,又重返印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的铁蹄践踏侵占了东北的白山黑水,身在海外的游子、热血男儿莫不义愤填膺。

1932年,22岁的吕天龙立志从军报国,毅然告别心爱的第二故乡邦加岛和众亲友,第三次回国考入广西航空学校第一期,从此走上航空救国的征途。由于他品学兼优,被公派到日本进修。

1934年(24岁)毕业后,返回广西担任飞行驱逐机队的主任教官和飞行队队长等职。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原属桂系的广西空军,接受中央统一改编。吕天龙被调任中央空军第三大队第七中队任中队长,不久就奔赴抗日烽火前沿对日作战。

1938年他多次驾机参加襄樊,汉口等地阻击日本空中强盗的空战。尤其是自3月23日到4月7日,在山东泽县的台儿庄大会战中,他率领机群,和其它空军飞行员一起,飞临山东南部的枣庄一带轰炸日军的交通补给线和后续部队,以切断敌人的增援和退路,有力地配合地面部队围歼日寇。

当时第五战区司令官,台儿庄战役总指挥李宗仁统领40万人的杂牌军和正规军,包括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率领的第59军,在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积极配合下,包围了进犯台儿庄的日军矶谷廉介中将指挥的机械化部队第十师团。同时阻击由山东临沂前来救援的板恒征四郎大将(甲级战犯)的日军机械化第五师团。

经过4月3日至6日的数日血战,终于取得歼灭日寇两万余人的辉煌胜利。台儿庄大捷震动中外,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必胜的信心。吕天龙在一次空战反航时,遭遇日本机群的包围,但他机智勇敢,沉着应战,在激战中又击落一架日本侦察机,然而这一次他的右掌却被日机枪弹射穿,鲜血溅红了机座。虽然如此,他仍以惊人的毅力,用左手抓紧方向盘,沉稳地驾机返航,安全降落基地机场。

着陆后,他已筋疲力尽,两眼昏花,昏迷不醒。幸好被赶来的战友及时地急送医院抢救。吕天龙的果敢与勇气,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的、保住自己和飞机的大无畏精神,深得众人的敬佩和赞扬。

他参加武汉保卫战的对日空战中,一共击毁敌机4架,击伤3架,战功卓著,荣获中国航空委员会授予的“抗日英雄勋章”。他负伤后在武汉住院疗养期间,当年武汉八路军办事处负责人周恩来也曾前往慰问他们光荣负伤的抗日战士。

当时周恩来同志在一次讲话中高度评价抗战时的中国空军说“我国的空军,确是个新的神鹰队伍,正因为他们历史短而没有坏的传统,所以民族意识特别浓厚,而能建树了如此多的伟大战绩,这更增加了我们的敬意!”。

1944年9月,吕天龙治疗康复后,被公派前往英国留学,在“英帝国中央飞行学院”深造。

1945年12月结业后,返回南京,在空军单位任职。解放战争期间,他反对打内战,而秘密地设法与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在香港的地下组织取得联系。

后于1949年8月间,进入东江游击区,被编入教导队。

广州解放后在广州军管会航空处工作。海南岛解放前夕,他于1950年1月秘密潜入海南岛某地军用机场,并设法驾走一架蒋军的B-25轰炸机,飞回广州。

1951年8月,他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空军部队奔赴朝鲜前线抗美援朝。

停战后,一直在解放军部队和军事学院工作到1955年6月转业,先后在山西省国防体协和上海市体委国防体育处工作。由于他曾就读于暨南大学外语系和先后留学日本、英国,通晓英、日、俄和印尼语,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于1970年退休后不久,于1972年在上海去世,终于62岁。

吕天龙将自己毕生的青春年华无私地献给抗日救国,保家卫国的崇高事业。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不怕牺牲,奋勇杀敌,光荣负伤,战功显赫。作为华工的后代,他由华侨青年学生成长为爱国军人和革命军人,实现了从军报国的愿望和理想。他的爱国热忱和英雄功绩令人深深敬佩。他永远是邦加人的骄傲,他永远是我们心中的楷模和丰。

(雨林编辑, 吕宗力供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