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2023年7月7日 , 吴氏太极拳是得到杨露蝉、杨班候真传的河北大兴吴全佑及儿子吴鉴泉所创。他们是在杨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吸取了杨家父子大、小架之精华,通过长期打磨、融合而成。
众所周知,杨露蝉父子每每在擂台上与别家武者比武较技,是出手即见红,一响必成功,凭借杨氏太极拳成就了两代“杨无敌”的美名,可是,吴氏太极拳的战力又如何呢?
相传当年杨露蝉告老还乡时,吴全佑万般不舍、依依相送,令杨露蝉也非常感动,便下轿动容道:“我对天发誓,全部功夫都已教你了,没有一招留下,总之你记住,‘圈内打人,圈外推人!‘由此可知,吴全佑已得杨氏真传,其武功之高,不言而喻,而从其子孙的功夫也可见一斑。
吴鉴泉,吴全佑之子,自小习武,功夫深厚,武艺超群,尤其善于骑射。有一天,吴鉴泉与人在北京朝阳门外喝茶。隔壁是马贩子的大院,见那里有一匹马被铁链锁着,便问缘由。马贩子回答:“这匹马闹手,无法上鞍”。吴鉴泉听罢则说:”你们放开它,我来给你训训”。马贩子不屑道:“马若跑了你要赔,你要是伤着我们不负责!”而吴鉴泉坦然道:“那是当然!”马贩子当即把马放开。就见吴鉴泉飞身上马,一手抓马鬃,两腿紧夹马身,已稳稳骑在马上。从未被人骑过的烈马见有人“挑战”它,顿时恼怒“反击”,忽而乱蹦乱跳,忽而前腿高抬身子直立起来,是一心要把骑手甩下来。可是,吴鉴泉身子就如同粘在马背上,不仅没被摔下,而且另一手挥动马鞭是连连抽打,令那马想停下来都不行。就这样,吴鉴泉策马围城奔驰近四十余里,那马通身大汗,精疲力尽,终于被驯服。
吴公藻,吴鉴泉次子。一九三三年,他应聘到湖南国术训练所任教官。当时当地有个绰号“飞行奇侠”的湘阴人叫瞿国梁,自持功力深厚、武艺高强,心中是一万个不服气。
这天,瞿国梁带着新闻记者来到训练所,大声道:“欺负我们湖南没人啦!让一个北方人来此耀武扬威!”国术训练所秘书向恺然与吴公藻两人闻声一齐走出,向恺然忙道:“不知大侠有何赐教?”瞿国梁说:“久闻吴氏太极拳大名,敝人特来见识见识!”吴公藻对着瞿国梁抱拳道:“吴某应湖南国术训练所之聘,旨在为各界人士服务。如有不到之处,还望大侠指教!”那位记者也插嘴道:“今天难得南北两雄相逢,如能一展平生绝技之万一,本报读者乃三生有幸了!”“好!你们都站开点!”飞行奇侠说着就要动手。吴公藻说:“瞿大侠何必如此呢?”说着也拉开了架式。
两人一交手,开始都未轻易出招,而是互相试探,不断寻找和制造出手的机会。突然,吴公藻瞅准对方一个破绽,一个“如封似闭”势如猛虎,那瞿国梁身子顿时倒飞出去,一下倒在大玻璃门上,竟把大门砸碎。
瞿国梁霎时恼羞成怒, 是一跃而起,飞身反扑过来。吴公藻则不慌不忙,一个“四两拨千斤”令对手再次仆倒地上。吴公藻微微一笑转身而去:“对不起,我要去上课了,请你自己起来吧!”
吴鉴泉的长子吴公仪,二十岁就已出任山东省长屈映光的武术教练,一九二四年又任张宗昌搏击队总教官,后还被黄埔军校蒋介石聘为太极拳教官。一九五四年与白鹤拳好手陈克夫的澳门一战,虽说不少现代网友讽为“王八拳”,岂知与旗鼓相当的对手相搏,关键时刻很难选择所用招法招式,泾渭分明地展示各自功法特色,那是只能在表演中才能实现的。太极练身不练招,敢于在“万众瞩目”下公开比赛,已足以证明其超群的武功技艺。
当时陈克夫攻势猛烈,吴公议借力回击,一招击中对方鼻子,血洒当场。一场轰动港澳的传统比武,不仅还原了中国功夫的原始本能,也充分证明了吴氏太极拳的战力。
(雨林编辑, 来源:红色武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