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要充值的国家

归侨故事:水波澜者源必远 树扶疏者根必深 张如谊

和平日报,2023年8月14日 , 一张长二米多镶在铁与玻璃镜框内的相片,相名也逾近50字。“毛泽东主席、朱德副主席及周恩来总理与华侨回国观光团港澳各界同胞观光团合影1956年10月4日于北京中南海”。此相珍贵之处不仅在于相片的历史,更在于该相片主人的爱国情怀,以及这张相片随着它的主人游走奔波的历程。

相片的主人是印尼棉兰华侨王耀南先生( 1925—2014)。相中左边坐者左起第19人便是王耀南先生,当年他年仅31岁。同一批印尼华侨观光团团员中还有陈灼瑞先生(陈进强先生的父亲)、黄赛凤女士(陈黎明先生的母亲)、梁夙初先生、陈于胜先生、郑曼如先生、黎瑞格先生等等多人。王耀南先生在他们当中算是年轻的一位了。

王耀南先生出生于广东汕头,10岁时由亲人带他来到印尼和父亲团聚。当时他年纪尚小就开始工作挣钱。
其收入除了资助乡间还自付学费念书。中学曾就读于印尼棉兰棉华中学,是该校的第一组(届)学生。为了自学电工要看懂英文名词,他还间中上夜校学习英文。刻苦耐劳的他从年青时代起就投入了社会工作,并积极参与当地的华侨教育和福利事业。

棉华中学在后来的筹建新校舍时,他积极去商界募捐并参与工作。1955年崇文中学筹建时,他是校董会成员之一。当年崇文建校的地还是他亲自去找到,经校董会同意后,又是他一手去办理购地和申请建校手续的。

1956年,王耀南先生获邀回国参加建国七周年国庆活动。国家领导人与来京的海外华侨及港澳同胞全体观光团见面并留下了这珍贵的照片。从那时候开始,这张相片就与他如影相随。在风起云

涌的半个多世纪中,特别是在1965年印尼发生军事政变后,他冒着很大的风险藏着这张相。后来随着他全家由棉兰迁居雅加达、新加坡。


这张相片就一直跟着他移居两国三城。他晚年时决定定居广州,这张相才终于安全地回到了祖国。从此,这张相片不用在藏藏掖掖,而是可以堂而皇之地挂在他的客厅里让客人观看。我也是在那个时候才知道了这张相的不寻常经历。他的孩子们说,没听过爸爸说这相片的故事,但知道这是爸爸的一个珍贵宝贝,我们不敢随意碰触,生怕弄坏了这宝贝。

这张相得以完好无缺地保存至今体现了王耀南先生源远根深的爱国情愫,因此就藉了古诗人庾信的《征调曲》中的两句“水波澜者源必远,树扶疏者根必深”作为文题。也藉此文纪念我们敬爱的王耀南先生。

2014年王耀南先生逝世后,他的四位子女决定把这张相赠给我这位他们的“哥哥”。我当时接到这个珍贵遗物的时候就开始在思索,如何安置这个不寻常的遗产才是它最好的归宿?

终于,我找到了。我决定把它转送给陈进 强先生吧。陈进强先生的爸爸、叔母也都是当年的观光团成员。除此之外,他承继了父母的遗志,对祖国对乡土的热爱和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答应我说他一定会非常珍重地把这张相安放在龙岩的家乡,让这著名的侨乡人民可以世世代代缅怀那些爱国爱乡的华侨先辈们。我想,如果王耀南先生泉下有知的话,也一定会支持我和陈进强先生的这一决定和安排的。因为这最能体现他的遗愿了!

藉此机会感谢王耀南先生的子女:丽英、玉英、志雄、莺英。还有他的大媳妇冰莹。感谢他(她)们对我的信任和嘱托。
 写于 2023 年 4 月 15 日

(雨林编辑, 来源: 国际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