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 2024年5月2日,2024年4月28日作协万隆分会假座清华之光补习班会 所举办以《清明》和《端午》为主题的文学座谈会。
是日下午2时文友们已踊跃到场,更欣喜的是展玉三位 文友李秋明、张玉兰、阮金英也远道而来积极支持我们的活动。
作协分会主席洪念娟致开场白感谢文友们的热心参与、 作协分会领导们的团结合作。
座谈开始由研讨部主任郑平略谈了自己的经历,她在国 内出生,当时已经是新中国时代,不兴拜祭祖先的习俗,每 逢清明节和所有青少年一样在烈士陵园肃穆悼念革命先烈。
接着明芳基于陈福英带来的艾叶糕想起艾草的功效与 大家分享了用艾草治好脚痛的经验,用艾草、生姜、粗盐一 起炒热后装进袜子里面,双脚伸进袜子踩在还温热的草药上 直至冷却,如此重复一段时日后,可以感觉到体内寒气不断 释放,脚痛也随之痊愈。陈福英讲述艾叶糕也称清明糕,是 清明拜祭时除了发糕之外不可缺的就是艾叶糕,代表了某种 寓意。还有三牲、水果、金纸银币等样样俱全,即便是儿孙 们已经是基督徒了,该传统习俗依然延续至今。
李秋明和徐保英两位文友有着相同的观念,佛教理念秉 持不杀生,不能为了拜祭祖先而牺牲家禽家畜,所以免除了 清明拜祭时用三牲的习俗,只取用水果和糕点作为供品。
文苗与大家分享“扫墓“的典故,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想要 找到当年灾难时期荒草岗上父母的墓地,因为没有石碑,众 ·多坟墓中已经无法确认。犯愁之际,他的一位亲信心生妙计, 让朱元璋下旨令,所有墓地的亲属必须在清明节那天扫除杂 草,清理墓地。当所有人都清理好各自的墓地时,剩下唯一 无人清理的那一处就是多年寻觅不见的朱家父母之墓了。从 此,“清明扫墓”的习俗流传至今,不能不赞叹古人的机智和 聪慧!
池兴瑞分享的是每年清明都会去国内祖籍家乡兴宁市拜祭岳父,最初他不懂为何当地人选择春祭或秋祭扫墓,而 不是在清明节。后来明白清明时节是当地人播种最佳和最忙 的时节,为了顾全农忙,改成春祭或秋祭。
座谈会的高潮还数高鹰辅导主席提出的三首诗《扬眉剑 出鞘》(天安门诗抄)、《清明》(唐·杜牧)、七绝·屈原(伟人 之作)。他详细解析了每一首诗的含义及其时代背景,让文 友们对文学研讨有更深层的体会和感触。
散会后,洪念娟再次感谢并希望文友们一如既往地支持 作协活动,感谢为大家带来艾叶糕的陈福英,带蛋糕、布丁、 ·甜点的梁仕兰,还有带来远方面包的李秋明。
(雨林编辑, 万隆王羽报道/印华作协万隆分会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