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都新闻网 6 月 11 日电:“鲁阿尔巴当”(Luar Batang)清真寺是北雅加达彭加林安地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清真寺,据说这座独特的清真寺,与一名重要的华裔人物有着必不可分的渊源。
在炎热的午后阳光下,我的脚步最后停在“鲁阿尔巴当”清真寺的门口。这座位于北雅加达彭加林安地区的清真寺历史悠久,据说在这座清真寺里面,有一位名叫“哈比卜•侯赛因”(Habib Husein)的伊斯兰学者和一位名叫Nek Bok Seng华裔的坟墓。
它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来自也门南部一位名叫哈比卜·侯赛因的传教士,他来到巴达维亚,肩负一项伟大的任务,就是给当地都居民传播伊斯兰教,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伊斯兰教的人越来愈多,此外,还有许多人请他为自己做祷告。哈比卜·侯赛因在去世前,向徒弟们交代了往生后要埋葬在此处。
不过由于不利的土壤条件,徒弟们便将他的尸体埋葬在丹拿旺地区的公墓,途中发生诡异事件,他的尸体连续三次从“抬尸架”中滑落出来,似乎在暗示人们,除了清真寺,他不愿意葬于其他地方,于是人们便将他重新埋葬在“鲁阿尔巴当”清真寺寺内的地下,这是流传最广泛的说法,这便是“鲁阿尔巴当“名字的由来。
巴达维亚文化观察家里扎尔(J.J.Rizal)说,寺内坟墓变得非常的有名,因为,首先,曾经有人相信巴达维亚居民(包括马来人、华人、印尼人和欧洲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室内坟墓,尤其是当我们有誓言或祈愿的时候。据说,一来到坟墓前祈求后,我们的愿望都会得到实现。
在1740年的殖民时期,荷兰东印度群岛政府对商人施加巨大的压力,一位名叫Nek Bok Seng的华商只好向哈比卜·侯赛因求助,以摆脱荷兰东印度政府的限制和威胁。
哈比卜·侯赛因的第五代哈比卜·侯赛因·菲克里·本·阿卜杜拉·阿莱德鲁斯(Habib Husein Fikri bin Abdullah Alaydrus)说,按照我们老一辈所说的,洗礼入回教之前,他的真名是Nek Bok Seng,是一位殖民时期的商人,因为当时受到荷兰政府的经济垄断和限制威胁,便向“哈比卜•侯赛因”求助。与“哈比卜•侯赛因”碰面了之后,他就被释放了,没有被荷兰政府俘虏。在摆脱纠缠自身的恐惧之后,Nek Bok Seng很感激侯赛因,也决定皈依回教,并被称为“哈吉•阿卜杜勒•卡迪尔。直到现在,前来做祈祷的民众也被告知,侯赛因曾交代过不要忘记在卡迪尔的墓前祈祷。
从历史上看,这两位人物正如双面的硬币,具有独特而有趣的特征。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巴达维亚的“社会宗教信仰”看到,特别是周边地区的社会。
( 雨林编辑,来源 : 美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