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 2022年3月30日, 经济与金融学院的港澳台侨和留学生们,虽然来自不同地区,且肤色不同,但却有着同一份情感:在泉州疫情形势严峻时,他们勇敢站出来承担扫码测温、信息登记、物资派发等工作,共同助力华园抗疫。

“老师,需要我做什么我都可以的,我和我的朋友们想做点什么。”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小龙和所罗门群岛的苏北在校园管控期间便主动请缨参加志愿服务。他们在仓库忙前忙后,协助搬运援助物资装车,随后提着大袋子前往各楼栋一间间宿舍分发援助物资、核酸自测设备等。小龙表示,“自从我来到中国后,我便觉得我和中国人心在一起,是一家人,所以也想尽一份力。中国在抗击疫情方面采取的有力措施和优秀表现,让我觉得很安心,也请我的家人们放心。”

“疫情面前,我们00后要‘泉’力以赴。”这是来自中国台湾的学生李佩璇说的。3月13日,全校首轮全员核酸检测的夜晚,是她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夜,带着紧张与使命感,她走上信息检录区的岗位,从下午五点到次日凌晨四点一直坚守着。一声声感谢,扫平了深夜的疲惫,当看到最后一批同学检测结束后,她和其他志愿者不禁欢呼,“真的好像打了一场胜仗,那一刻我无比开心。我一定会记得,这一晚,大家的心都汇集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团结一心,勇往直前。”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来自菲律宾的华侨学生刘加斌。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冒着在飞机上感染的风险,刘加斌决定回国。当看到迎接他们下飞机的是身穿防疫服的“大白”时的那一刻,他就对防疫人员肃然起敬,防疫志愿的种子就深深地埋下了。

3月16日,刘加斌投身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岗位,负责测温消杀,不断提醒检测的同学将手腕翻转测温,五个小时的持续工作令他疲惫不堪,也让他对防疫工作者又多了一些敬佩。当结束工作返回宿舍后,他不假思索,立刻报名第四班核酸志愿者,匆匆喝了几口水后就立刻跑向北操,负责场外排队人员的引导工作。“很幸运有机会让埋在心中的种子能够发芽,很幸运能给自己的青春添一笔不一样的色彩”,刘加斌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 edit by Lijia/经济与金融学院 /作者:王浩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