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鹤杨|zhanghy@sph.com.sg新加坡交响乐团携手蔡珂宜(左起)与吴沛轩,在格拉夫的指挥下圆满呈献历史性的澳大利亚首演。(张鹤杨摄)

狮城音符奏响“澳大利亚第二国歌”

在音乐总监格拉夫(Hans Graf)的指挥下,乐团在这座名列世界遗产名录的音乐厅中奏响了富有新加坡色彩的首演音符。开场曲目《新加坡萤火虫》是本地青年作曲家高程锦受乐团委约,为新加坡56周年国庆创作的作品。其中扬琴作为不可或缺(obbligato)的色彩乐器,不仅让悉尼的观众耳目一新,更展现了新加坡多元种族的文化面貌。

音乐会的下半场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这部作品涵盖广阔的情绪跨度,从略带忧郁气质的第一乐章,温暖抒情的第二乐章,乡村舞曲般欢快的第三乐章,再到激情澎湃的终乐章,立体、通透的声音充分展现了乐团收放自如的掌控力,以及对传统曲目的演绎深度。多位受访演奏家对音乐厅的音响效果赞不绝口,甚至媲美柏林爱乐厅。

在经久不息的欢呼呐喊与掌声中,新加坡交响乐团星期三(2月12日)晚在极具标志性的悉尼歌剧院圆满完成建团46年来的历史性澳大利亚首演。乐团逾百名演职人员从新加坡远赴悉尼,音乐厅内2102座席位一早售罄,见证了一场诚意满满的双向奔赴。

随后,当红国际乐坛的本地小提琴家蔡珂宜和乐团大提琴首席吴沛轩以勃拉姆斯的《小提琴与大提琴双协奏曲》演绎了一场感人至深的音乐对话。吴沛轩在澳大利亚出生长大,2010年加入新加坡交响乐团,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首席演奏家。二人同台不仅展现了新加坡最高水准的独奏家风采,更瞬间拉近了与当地观众的距离。

2月14日和16日,新加坡交响乐团将续程前往墨尔本和布里斯班,为当地观众呈献精彩演出。

新加坡交响乐团总裁郭兆龙说:“新加坡和澳大利亚有着天然友好的双边关系。两年前开始筹备这次巡演时,我不敢相信这竟是创造历史的一次演出。如今站在悉尼歌剧院,我为这一刻的到来感到无比激动,更为向澳洲观众呈献新加坡的独奏家和作品而感到无比自豪。”

在演出后的招待会上,格拉夫称这是极为成功的一场演出。他说:“海外巡演对一个乐团来说至关重要。巡演不仅仅是一场充满新鲜感的旅行,更需要极大的付出和勇气。一场成功的海外演出让我们充满信心,并激励我们再攀新的高峰。”

在中场休息前,吴沛轩对观众说自己出生于悉尼,并特别介绍坐在他身后,替补他担任大提琴首席的双胞胎哥哥吴沛祺。紧接着,他和蔡珂宜携手演绎了有“澳大利亚第二国歌”之称的《丛林流浪》(Waltzing Matilda)。当熟悉的旋律响起,观众席间传来会心的笑声,现场氛围愈发热烈。

在观众热情执着的掌声中,格拉夫带领乐团加演了柴可夫斯基的舞曲“Ecossaise”(苏格兰舞曲)和斯克里雅宾的“Reverie”(梦幻曲)。这位来自奥地利的指挥家曾在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随阿尔维兹·扬松斯(Arvids Jansons,已故指挥大师马里斯·扬松斯之父)进修一年,这两部返场作品不仅彰显了格拉夫的俄派音乐功底,更让观众怀着意犹未尽的心情铭记这难忘的一晚。

来自马来西亚,定居悉尼行医多年的徐俊豪在朋友邀请下出席了当晚的音乐会。他评价说:“音乐会上半场以突出独奏家为主,更让我对乐团的音响充满期待。下半场的交响曲张力十足,马力全开,尤其是铜管声部的壮美音色让我深受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