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 2021年10月21日,“骑兵连,进攻!”《亮剑》中的骑兵连孙德胜的这句怒吼,感动了多少人。

中华儿女面对侵华日军的烧杀掳掠,宁可战死,绝不屈服!

在抗日战争时期,骑兵连的进攻是真的存在的:

在1940年,一名有孕在身的抗战女英雄,面对日军重重包围,她跨上战马,视死如归的向日军冲锋,弹尽粮绝的她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向了自己!

这位抗日女英雄名叫李林。

少有报国志。

中华儿女多奇志,让人感动的是,李林还是个归国华侨

李林在1915年时被生父母弃于福建漳州塔口庵,40天后被养母陈茶领养,3岁随养母侨居荷属爪哇10年。

当时印尼是荷兰的殖民地,侨居在此的中国人没有地位可言,遭到荷兰殖民者的排斥和打击。

李林看到华人的种种悲惨遭遇,她幼小的心灵一直在追问:

为什么中国人不团结,却甘愿受人家的压迫?为什么受到人家的压迫不会反抗?

1929年春,李林随养母回到故乡,进入厦门集美学校读书,并加入集美抗日救国会义勇队。

接受抗日思想的李林深感意识到:

“中国只有强大起来,中国人才能不再被人随意欺辱!”

少有报国志,不做亡国奴,1935年李林在笔记中写到:

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

抗战女学生

怀着一颗抗日救国之心,1936年李林来到了北平,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她阅读马列主义著作,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6年12月12日,北平学联为抗议国民党政府在上海逮捕救国会“七君子”事件,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李林担任民国大学游行队伍的旗手,在游行中警察冲了过来,四处抓捕游行学生,作为旗手的李林被警察围攻,李林的头部被打得鲜血直流,可她把旗帜死死的抱在怀里,人在旗帜不倒

这次游行后不久,李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为崇拜列宁,李林把自己的原名李秀若,改为列宁的中文谐音“李林”。

抗战女学生

我要到前线去!

1936年底,李林给中央妇委会写信道:

做一个大学生,我不认为是光荣,我迫切要求参加实际工作。

一心杀敌的李林告别了学习生涯,她奔赴太原,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举办的国民师范学校军政训练班,在这里李林接受着军事训练。

从学生到战士,李林迫切的想要自己赶快强大起来。在练习射击瞄准的时候,李林趴在地上反复练习,双肘都被磨破,鲜血从袖口流出,她连一声也不吭。

作为一名柔弱学生,李林在学习骑马的时候,丝毫不怕摔跤和伤痛,练到最后即使最烈性的大马,李林也能一跃而上,扬鞭奔驰。

不仅骑术好,李林还有一个绝技,就是在奔马背上左右开弓双手射击。

有勇有谋,李林在革命中闯出了不小名气!

1939年3月阎锡山在陕西宜川秋林镇召开晋绥军政民高级干部会议,李林在这次会议上崭露头角。

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对八路军的污蔑,李林拍案而起,她通过亲身参加八路军的经历,讲述八路军是如何深入敌后打击日伪军。

阎锡山曾亲自派人向她施以威逼和利诱,李林不为所动,她在会上的慷慨陈词引起舆论强力关注,粉碎了这次会议上国民党的反共阴谋。

1940年1月李林参加晋西北行政机构成立大会。贺龙亲赠她一把小八音手枪,并向全体委员介绍李林:

“这是我们的女英雄!一个女同志,归国华侨大学生,能带着骑兵部队与日本鬼子打仗,打出了威风,很不简单!值得大家学习。”

那双大码的“李林鞋”。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向山西扑来,一时间人心惶惶,很多人选择逃走避难。

作为归国华侨,李林原本被组织安排退往后方工作。这天即将后撤的李林来到了雁门关上,弯曲的山路上到处是流离失所的百姓。

我们还能往哪里撤?”李林流下了眼泪。

民族存亡之际总要有人负重前行,李林站了出来,她坚决向组织请战,要北出雁门关,到身处战火中的百姓中去。

雁北十三县很快全部沦陷,逆流而上的李林一进入平鲁县城,看着四处逃难的人群,她跳上长凳,大声疾呼道:

“现在共产党、八路军回来了,来领导咱们老百姓,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

在场的群众看着这个英姿飒爽的女战士,都热烈地鼓起掌来。

在敌后如何开展武装斗争,李林深刻意识到必须发动群众,团结一切抗日的力量。

李林虽然是归侨知识分子,却很快跟老乡们打成一片。她和老百姓一样穿光板皮裤,箍羊肚子手巾,戴羊皮帽子。

李林年轻时曾感染天花,后虽痊愈,脸上却留下了疤痕。很多老乡直接叫她“李疤子”,她痛痛快快地答应着。

把人民放在心中的人,人民必将牢记她。

李林带领战士们挖野菜,专门选择远离村庄的地方,不在村边道旁挖,把容易获得的野菜留给百姓,留给难民。

“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李林走到每个村子,没有一个村子的老百姓不熟悉她。

晋绥地区的百姓都知道李林的脚大,争着给她做大码布鞋,他们亲切的称之为“李林鞋”。

双枪女骑兵队长。

1938年5月,雁北抗日游击队奉命北上开辟新区,李林带领部分战士掩护主力截击日军。

走到半途中,侦察兵发现前方村子的路口有座土碉堡,后面还有个大院子。

“队长,前面是一个马场!”侦察兵回来复命道。

“有多少人守着?”李林一听里面有一百多匹马,眼睛都亮了。

“就一个排的二鬼子!”侦察兵一咧嘴笑着说。

“直接上!把马都给我留好喽!”李林掏出枪带人就冲了上去。

有了战马后,李林带着大家组建了骑兵营中,靠着过人的马上双枪射击本领,李林带领骑兵营主动袭击敌人,一次次粉粹敌人的扫荡,成为名震晋绥边区的“双枪女游击队长”。

最后的冲锋!

1940年4月,日伪军集中1.2万兵力,对晋绥边区进行“扫荡”,晋绥边区特委、第11行政专员公署机关和群众团体等500余人被包围。

生死存亡关头,李林带领骑兵营的战士们,向着东面的村庄冲去。

敌人误以为李林与骑兵营是雁北支队主力,便集中全部力量,紧紧咬住李林不放。

大部队因此向南边突围成功,但李林的骑兵营却陷入了日军包围之中。

在突围之中,李林取下身上文件包,塞进路边岩石缝隙里,并用土埋上。

“记住这个地方,突围成功后,记得把它取出来交给军区机关。”

李林对着身边的通讯员交待道。

“队长,我不走!我要和你一起!”

通讯员的眼睛红了,他抓紧了枪死活不愿离开。

“往西边走!这是命令!”

李林一踢马鞍,带着剩余骑兵战士向东边奔去。

但留给李林他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了,到处都是日军的身影,杀到最后李林身边只剩下两名战士。

在郭家窑村背后的山坡,另两名骑兵战士中弹牺牲,此时的李林腿部和胸部都已中弹,战马也倒在了地上,失去行动能力的李林知道自己已无法逃脱,

她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等到敌人快要靠近时,李林抽出腰间的驳壳枪就是一阵点射,6名敌人应声倒地。

还有最后一颗子弹

看着四周蜂拥而至的敌人,李林的脸上露出决然的笑脸,她举起枪对准了自己的头部。

“啪”的一声枪响,25岁的李林倒在了地上,此时的她已经有了三个月的身孕。

牺牲前,李林写给丈夫屈健的一封信:

“你去后的那天,刮了大风。不知你受凉了没有?我很担心。在一块时,有时还会吵吵嘴,分开了却非常想念你。敌人又要发动围剿,但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进攻。我写到这里,我们的孩子又在乱动了,但我会保护好他的,请你放心。 1940年4月25日 。李林”

有些人虽然逝去,却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那个怀着拳拳报国心的女大学生,那个战场上叱诧风云的女骑兵队长,那个舍小家保大家的准妈妈。

正如洪涛山区东石湖村高山脚下,李林烈士墓碑上所刻:

“浩气贯洪涛,碧血染桑乾。忠勇报国志,永活在人间。”

勿忘国耻,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

牢记英雄,不能忘却先烈们为民族的自强付出的鲜血!

(雨林编辑, 来源:新闻红/日月读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