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要充值的国家

归侨故事:蓝日兴:海口红明的老朋友又来了

和平日报, 2022年1月1日,   2021年11月24日,兴隆地区秋高气爽,风和日丽,在这气候宜人的季节,海南兴隆热带花园和印尼侨友会,在美丽静谧的花园,迎来了海口市琼山区红明居30名印尼归侨侨眷的到访。

无巧不成书,央视第四频道也在这一天上午,在兴隆热带花园拍摄制作,颇具东南亚特色的印尼歌舞节目。兴隆热带花园董事长郑文泰老先生,特别邀请了红明居印尼归侨侨眷和兴隆印尼侨友会文艺队,一起配合中央四台拍摄节目,能很荣幸地配合央视,在久负盛名的海南兴隆热带花园拍摄印尼歌舞节目,无疑给前来兴隆的红明居侨友们旅游行程锦上添花,使他们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海南省国营红明农场,创建于1952年5月1日,历史上也曾称为琼山区垦殖所,国营东山农场,三门坡农场,1969年4月改称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农场一师三团,1977年1月改称广东省国营红明农场,海南建省后隶属海南农垦总局,改称海南国营红明农场。

红明农场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以橡胶生产为主业,辅业为自营经济,包括水果、花卉的营销工作。   红明农场二十队(归侨队),1960年是印尼归侨安置点,历史曾称华侨作业区。当时安置到红明农场的印尼归侨共有103户516人,近百分之九十都是从印尼万隆连旺和马芝来越回国的归侨。2007年底统计,二十队总人口698人,其中归侨侨眷565人,占全队人数81%,是名副其实的归侨队。

与海南其他华侨农场和农垦国营农场相比,安置在红明农场的印尼归侨人数不占优,也不算多。然而,把五百多人的印尼归侨全部集中安置在一起居住,却成为红明农场优良侨势,时光已经流逝了半个多世纪,红明农场侨队的印尼归侨,以及他们的子孙,依然保留在印尼长期生活习惯:比如说印尼语和印尼方言巽达语,不论性别都喜欢穿花花绿绿的印尼服装、唱印尼歌和跳印尼舞、制作精美的印尼糕点、烹饪香、辣、酸、甜令人垂涎三尺的各种印尼美味佳肴。

海南和印度尼西亚同属于亚热带地区,两地气候相近,这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日照强烈。因此,物产丰富,有椰子、木薯、香茅、红葱、黄姜、南姜、沙姜、胡椒、红辣椒、板兰叶等等,制作印尼美食的原料和香料,应有尽有,可任意选择。不少曾到过红明农场的上级领导,亲朋好友和客人,品尝了当地归侨制作的印尼糕点和菜肴,都会伸出大拇指赞不绝口,红明居独特浓郁的异国风情文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成为海口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兴隆和红明的印尼归侨侨眷,是常来常往的老朋友,早在三、四十年前,有些风华正茂的印尼归侨男女青年,就在这两地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兴隆和红明的印尼归侨群众组织,因此也攀上了亲,在长长的二十年中,两地印尼归侨群众组织,不间断地开展归侨文化交流和文艺联欢活动。在传承和发扬归侨文化的前进道路上,兴隆和红明两地印尼归侨侨眷精诚团结,携手共进。因此,海南省海口市红明居李宅和海南省万宁市兴隆印尼侨友会,双双被中国侨联同时评为:2018年–2020年度全国侨联系统优秀“侨胞之家”(海南省仅三家)。

红明居侨友的兴隆之行,除了配合央视拍摄节目,还乘坐热带花园的游览电车参观景区,种植树苗等有意义的环保活动。下午两点半,红明居侨友来到兴隆巴厘村参观,兴隆巴厘村罗德山董事长热情地陪着红明的侨友在景区参观,活动结束后,罗总还准备每人一份的礼品赠送大家。从兴隆巴厘村出来后,兴隆印尼侨友会在“斑斓芯”甜品店请大家品尝印尼甜品。

(雨林编辑, 来源:侨友网/ 蓝日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