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kka-mian-mian

和平日报,11月 27日 ,男人刮脸剃胡须不足为奇,而女人刮脸恐怕就是奇闻。可是赣南兴国一带客家妇女就要刮脸。不过她们刮脸不是用剃刀,而是用线“挽脸”。赣南方言“挽”是“拉”和“拔”的意思。“挽脸”就是一种用纱线拔除脸上汗毛的古老美容方法。其操作方法是:用一根细线对折,一头用牙咬住,另一头用右手拈着,对折交叉处用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随着拉、松的一张一弛,令线在脸上绞来绞去、绞上绞下,把脸上的汗毛拔除。用线绞拔汗毛,脸上火辣辣的生痛,为了美容也只好忍受。
     其实女人用剃刀刮脸也无可非议,而女人们却说用剃刀刮脸,汗毛会越来越粗,为了汗毛不变粗,痛一点又有什么受不了的?
     不过,待字闺中的姑娘一般是不修脸的,头一次“挽脸”是出嫁头一天,也叫“开脸”。开脸是请村里“福人”(四世同堂,有儿有孙的中老年妇女)来为新娘梳妆打扮,把姑娘原来的发型改变为新娘发型,插上各种钗钿,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挽脸”。
     “挽脸”不仅在赣南,在广东、福建、台湾都很盛行。赣南兴国籍旅居台湾著名学者肖兆楷先生,在其所著《赣南客家》一书中提到家乡客家婚俗中的挽脸:“婚前数日,新娘要请福命妇女用红纱挽脸,将脸上的细毛拔除,谓‘换新颜’,也就是脱胎换骨成新人了。”另一位客家旅台著名学者施翠峰在其所著《风土与生活》也介绍过,称“挽脸”是客家妇女用纱线拔除脸上汗毛的美容方法。他说,依照赣南客家人的习俗,女性头一次“挽脸”叫作“开面”,是在出嫁之前做的,每每要邀请命好福多的老妇人动手,如果这老妇人不会,就请专业“挽脸婆”在一旁指点,示范动作。在赣南还流行着一首客家方言谜语:“四目相看,四脚相撞,一个咬耳根,一个脸皮痛,拔去多余,换个清秀”。谜底则是“挽脸”。这是多么形象生动的描绘啊!
     在赣南、闽西、粤北、台湾等地,姑娘出嫁以后,可以自择日期进行挽脸美容。旧时富家的小姐、太太们,每隔一两个月就要挽脸一次;一般人家妇女在传统节日前,也喜欢聚集在明亮场所,一对一对地轮流“挽脸”,似乎要让节日的气氛首先从脸上显露出来。
     客家民俗中还有“挽脸”另一传统,就是办丧事人家“做七”时,有“男剃头,女挽脸”的古俗,意思是对所有参加治丧、送葬的男女除去晦气。
     产妇在满月时也习惯挽脸,意在脸庞如满月般皎洁。然而,挽脸这客家古老的美容法,其感觉并不好受,但是新娘从俗挽脸有点生痛感才是“有人缘,得人疼”,所以兴国有些边沿区域,至今偶尔还可看到这一传统风俗。(赣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