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 2021年4月24日,1955 年 1 月 15 日,印尼总理代表缅甸、锡兰、印度、巴基斯坦四国总理致电中国政府,邀请中国参加当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2月10日,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复电同意与会。
中国政府受到亚非会议五个发起国的邀请,决定派出以周恩来总理为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市举行的亚非会议。台湾特务得到情报开始密谋策划谋害周总理,周恩来总理受到缅甸总理吴努的邀请先期经昆明去缅甸首都仰光参加六国总理的会晤。
对于亚非会议,美国等西方国家一开始就抱着极端敌视的态度,并以“经济援助”等手段分化亚非国家。4 月 11 日,中国代表团包租的印度航空公司飞机“克什米尔公主”号飞离香港启德机场后约 5小时,在南中国海上空爆炸坠毁。
中国和越南代表团工作人员以及随同前往的中外记者共 11 人遇难。周恩来总理由于临时应邀访问
缅甸而改变出国航线才得以幸免。这一事件系美国中央情报局参与策划,由台湾特务制造的。
面对纷纭复杂的国际形式和台湾特务的破坏,周恩来不顾个人的安危,决定按原计划继续乘坐印度飞机“空中霸王号”飞往印尼。
印度尼西亚的华侨们怀着极大的爱国热情为欢迎祖国的总理和代表团的到来做着各项筹备工作,以侨领麦公为首的华侨联合会为代表团捐车捐物,并且组成了各种服务小组。当周总理一行冒着重重危险抵达雅加达玛腰兰机场时,受到了当地群众和华侨的热烈欢迎,整个机场被围得水泄不通。
万隆会议,即 1955 年 4 月 18 日至 24 日,29 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由于在万隆召开,所以也称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万隆会议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涵盖了与会国在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多个方面所达成的共识。公报中“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提出了载入史册的十项原则,是亚非国家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贡献,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
4 月 18 日至 24 日,亚非会议在万隆举行,出席会议的有 29 个国家,中国是参加亚非会议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成为会议矛盾的焦点。为了使 29 个与会国达成基本一致,周总理领导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灵活外交,他们将事先准备好的书面发言稿散发给各国代表,利用短暂的休会时间起草了补充发言。发言自始至终贯穿了“求同存异”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亚非会议是中国外交活动的一次重大成功,是中国争取亚非国家支持、促进与亚非国家往来跨出的第一步。
亚非会议的召开,是二次大战后众多刚刚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亚非国家首脑的第一次聚会。美国政府也派出了一个庞大的所谓记者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在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下,大家怀着良好的愿望而来,却又意见很不统一,一些代表对共产主义心存疑虑,提出苏联共产主义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也提出了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所可能造成的威胁。会议面临着失败的边缘。
中国代表团的书面发言已经印发给大家,原来不准备再作大会发言,但面对这种情况,周恩来总理临时请求大会发言,他的“中国代表团是来讲团结的,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的,不是来立异的……” 语惊四座。他的无比的真诚打消了与会代表的疑虑,也使亚非国家找到了共同团结的基础。
在万隆会议期间,台湾特务组织了一个二十八人的敢死队铁血团,密谋杀害周总理,在印尼政府和华侨的保卫下他们的阴谋未能得逞。
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日理万机,利用一切机会广交朋友,七天时间他只睡了 13 个小时。经过周恩来、陈毅为首的中国政府代表团的努力,终于团结亚非代表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之成为以后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同时,也确立了新中国在纷纭复杂的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动摇的地位。
(雨林编辑,吴能彬博士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