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5月9日,福建、广东沿海一带对南洋群岛的交往联系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特别是明、清晚期以后——这条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更加繁忙和重要,中国南下谋生的华人越来越多,同时把中国先进的技术带到南洋群岛,开发了这片荒芜之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当地人的生活质量。
印尼在独立前(荷兰统治时代20世纪初),在苏门答腊岛的中部就出现过南下华人群居约达5万多的最大渔村——“峇眼亚比渔港”。根据魏耀坤先生介绍(74岁)他出生在峇眼亚比,熟悉这里的一切,讲到了这里一个重要的华人节日——“纪府王爷”千秋纪念日的故事,在追溯公元1878年下半年由福建18位洪氏先者尔魁、尔城、思本、尔泉、思盏、允祥、思然、尔永、思银、思返、思桂、尔采、允愿、文凭、志应、志悌、尔奢、思报,原先由福建同安乘船到吕宋岛一带打渔,后辗转泰国谋生,多为捕鱼为生,娶土著女人为妻子。则引起土著男人的不满,随后对外来者——洪氏族群围攻抢杀预谋的举动。
强龙打不过地头蛇,洪氏族群发觉后被迫离开避难,连夜收集家私和捕鱼器具,乘船随马六甲海漂流。当时逃离约有30多人,分两只船航行。当时上马六甲正刮西北季风,海浪汹涌,连日随波航行,两艘渔船失去联系,各自逃命,其中一艘船内装有“纪府王爷”金身一尊(当时福建沿海一带奉供为海上的保护神),先到马来西亚——大山脚下。
该地多是从事务商,他们无法留于此地生存,无奈被迫出海航行,连续几日行走在茫茫大海中,不知去向,夜间又遇狂风大浪,渔船几乎沉没,几乎失去还生的希望,行走在船上的水手,去为“纪府王爷”点光明油灯,突然发现前向海面,银光一片,赶紧呼船舵手随之而去,不久便到达靠岸,才知道那时一片萤火虫的发光,大伙才悟觉到是“纪府王爷”发慈悲降生救了18条性命!因此现在的地名“峇眼亚比”( Bagan Si Api-api ) 就含有“灯光之意” ( 龚泉元 采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