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5月14日,因陶行知的巨大影响力,来学校报名的孩子们成千上万,学校的桌椅都不够用了,陶行知便请了一位木匠师傅来做凳子。这位木匠师傅刚准备好工具要干活,陶行知突然对他说:“师傅,我们不是请你来做凳子的。”木匠师傅一愣,不叫我做凳子那叫我来干什么?陶行知接着说:“我们是请你来做先生的,你教会一个学生做凳子,就给你一份工钱,如果都教不会,就算你把凳子全部做好了,也一分钱没有。”木匠师傅一听是这么回事,也觉得新鲜,就答应了。陶行知又说:“你教学生们做凳子,学生们也得教你文化知识,看看谁教得好,谁学得快。”
就这样,学生们一边跟着木匠师傅学做凳子,一边教他学习文化知识,几天下来,不但全校的凳子都做好了,学生们的知识也得到了更深的理解,一举两得。
陶行知还有一个著名的“四块糖”的教育故事。
那天,一个学生在打班上的另一个学生,陶行知发现后,马上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去校长办公室。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办公室,发现那个学生已经在那里了,就从兜里掏出一块糖,说:“这是奖励你的第一块糖,因为你按时来了。”
学生一愣,虽然有点莫名其妙,但也接过了糖。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说:“这是奖励你的第二块糖,因为当时我制止你的时候,你很听话,马上就住手了。”
学生有点不好意思。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说:“这是奖励你的第三块糖,我调查过了,你打那个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你是见义勇为。”
学生低着头说:“校长,是我错了,我打人终归是不对的。”陶行知又掏出第四块糖,说:“这是奖励你的第四块糖,因为你知错就改。”
这就是陶行知的教育观,所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学习不光是坐在教室里看书写字,生活中的任何东西都有学问,只要用心去学,就会有所成就。(雨林编辑,来源 历史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