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 2021年7月30日,1923年1月,蔡云辉(印尼名:苏里亚·沃诺维佐约 Surya Wonowidjojo),出生于福清音西乡溪前村。

1927年,蔡云辉4岁时,随母亲南渡到印尼马都拉岛的三邦(Pang)镇与父亲团聚。当时,其父在当地经营一家小土产杂货店为生。1932年, 蔡云辉的父亲返回福清老家探亲,不幸因病在家乡逝世。撇下云辉和妈妈,孤儿寡母相依为命,过着相当艰辛的生活。 蔡云辉那时经常睡在房东家的走廊过道上或屋檐下。

他少年时期在母亲及叔父蔡国强的抚育下,曾在当地中华学校念过几年书。后因家贫辍学,当过学徒及小贩。30年代末,他随叔父蔡国强迁居东爪哇的谏义里市。

日本占领时期,蔡云辉过了几年小商摊贩生涯。印尼独立后,曾一度与友人合 作开办一家小家庭手工作坊,生产制造用玉米皮卷制的“辣椒牌”手工丁香烟。惨淡经营,勉强糊口。

1949年 ,他参与了叔父蔡国强创办的九三牌丁香烟厂。先后担任过采购员、推销员及管理员,后升为部门经理。在这期间,他不仅熟悉、钻研掌握了丁香烟制作的一些配料密方和生产全过程,也与社会各界、丁香烟原材料及销售网络建立了 一定的关系。结识了一些丁香业商贸界的商友,积累了不少经验和人脉。为后来自行创业及经营打下了基础。

蔡云辉在叔父的工厂中工作了6年多,虽没有股份,但勤俭节约也积累了一些资金。1956年,因与叔父在发展公司及股份制等方面意见不和,便离了“九三”烟厂自行创业。

他做了两年多的烟草经纪商,后在亲友协助下,于1958年6月创办了一家丁香烟厂。

蔡云辉租用了谏义里市杉曼比尔街一家堆放盐的旧仓库作为厂房,最初职工只有50人,厂房面积为1000平方米,手工制作生产用玉米皮包装的丁香烟。

由于价格便宜,烟味香醇, 甚得吸烟者的喜爱,销售兴隆。

这家在旧盐仓中诞生的工厂就此发迹,蔡云辉认为是这个厂址给他带来了好气,便将其生产的丁香烟正式定名为盐仓牌(即印尼文Gudang Garam)并组建了盐仓丁香烟厂公司。

蔡云辉独立创业之前,曾回过老家福清,并特意前往当地极为有名的石竹山九仙君道观,拜神祈梦。

石竹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中唯一的祈梦圣地,号称“中华梦乡”,自古至今,无数人来此“白日做梦”,灵验的例证多如牛毛。

由于历史上不少名人都有过石竹山神仙赐梦灵验的故事,所以自明朝末期后,很多善男信女都慕名来到石竹山祈求神仙赐梦。石竹山祈梦习俗流传于福州、莆田、漳州一带,影响力远及海外,成为族群联结的文化纽带。

蔡云辉在此获神明指点,教他选择旧货仓库作为厂址,预言其日后必定大发。

当他成为印尼“丁香烟大王”之后,便于八十年代初捐资200万,请福清宗教部门在石竹上翻建或新建了仙君楼、玉皇阁、观音殿、土地厅等,并兴建进山门、登山道及客房膳厅等,以利旅游。

1983年,福清石竹寺修建委员会在石山山上为蔡云辉先生立了功德亭和功德碑。

蔡云辉从创建丁香烟厂之始,即十分注意香烟的质量。他亲自掌握配备丁香烟的各种香料和烤烟原料 。每批产品出来后,都必须亲自抽吸品尝,加以比较,不断改进提高。从而研发了盐仓丁香烟特有的保密配方。

这种具有特殊鲜美芳香的烟味,使吸烟者吸后感到一种享受,回味无穷。蔡云辉据此制定了盐仓牌丁香烟质量的标准——“芳香、鲜美、享受”,并贯彻始终,成为公司永远的质量口号。

烟厂创办一年后,产销量即达到5100万支,工人也增加了10倍, 达到521人。1962年,蔡云辉在原有丁香烟产品基础上,又推出黄盐仓丁香烟,甚受消费者的喜爱,销路大增。当年产量即达23,400万支,职工也增至800人。

1963年 产量再增至32, 000万支,职工为1027人。

图片

1968年的盐仓烟厂已扩大到相当规模。

1971年,随着业务飞速发展,该企业正式组建成盐仓香烟有限公司(PT Rokok Gudang Garam)。

1973年,产销量增至6亿 支,职工达16703人。与此同时,盐仓企业重新购置了土地,扩建厂房。建筑面积己由原来的1000 平方米,不断扩展到20公顷、60公顷及100公顷。

蔡云辉关心职的福利,建立了工厂医院、职工宿舍、食堂等等。这个时期,爪哇各地除了奔都尔牌(Bentoel)、针牌(Djarum)及二三四(Dji Sam Su)牌后改名为叁布纳牌(Sampoerna)三家老牌大丁香烟厂z之外,一大批大大小小的丁香烟厂如雨 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1977年,全印尼的丁香烟工厂已有321家。仅在谏义里市就有40多家,竞争相当激烈。图片

1978年成为蔡云辉事业的又一个分水岭。

这一年印尼政府意识到国内烟企大量引进自动化卷烟机,造成大量手工卷烟业工人的失业问题, 便制定颁布了有关香烟生产制度的规定。规定凡使用卷烟机生产丁香烟者,机器生产的产品只能占1/3,手工生产的产品占2/3。

2021年疫情期间,印尼东爪哇一间传统手工丁香烟的生产情景。

这一规定对奔都尔烟厂打击较大, 使其产量迅速下跌。而盐仓烟厂由于安排得当,加上上述质量及推销原因,产量却继续增加,1978年达到85亿支, 远远超过奔都尔牌及针牌, 跃居第一位。

与此同时, 蔡云辉独到地创造了买烟抽奖办法, 即在每包盐仓牌香烟中编上一定的密码号码, 定期抽奖公布, 中奖者可获得一定优厚的奖品。这种销售手法在今日已经司空见惯, 但在当时尚属罕见。

盐仓烟的销售量迅猛增加,到1984年增至125亿支,1985年又翻一番,职工达4万余人, 从而奠定了蔡云辉及盐仓牌香烟在印尼丁香烟王国的霸主地位。

盐仓集团手工卷烟车间一角。

图片

由于多年操劳, 蔡云辉的健康每况愈下。直到身患重病,他仍坚持品尝盐仓烟厂新制的丁香烟产品。1985年8月28日,蔡云辉因心脏病,于新西兰国的奥克兰医院阖然长逝,终年62岁。
蔡云辉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善于交际,在侨居国捐建学校、医院,实行贫民免费诊疗、贫苦儿童免费入学,深得当地群众好评。
他热爱祖国,桑梓情深,热心家乡建设与公益事业,长期以来,慷慨解囊在家乡捐建了音西礼堂、溪前小学、康辉中学、福清华侨罐头厂等。对石竹山风景区、福清医院亦多有捐赠。
蔡云辉在福清家乡的铜像。
蔡云辉先生有5男2女,他去世后,盐仓集团由其长子蔡道行掌控。2008年,蔡道行亦不幸去世,年仅64岁。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蔡云辉与儿子蔡道行,为福清侨中捐资500万元人民币,兴建教学大楼两座,图书馆、体育馆各一座,教工住宅两座,学生宿舍三座,总面积18651平方米,从根本上改变了福清侨中的面貌。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地震,他慷慨解囊捐赠300万美元。

九十年代,蔡道行先生到祖籍地福清老家省亲。

蔡道行去世后,盐仓集团由其弟蔡道平主持。

2018年,著名金融杂志《福布斯》评选出2018年印尼富豪榜,其中华商企业家蔡道平以92亿美元的资产,位列榜单第二位。

2020年 ,64岁的 蔡道平以53亿美元的资产价值位列榜单第六位。

一个多世纪以来,印尼烟草行业潮起潮落,香烟企业荣辱兴衰,但蔡氏家族的盐仓集团,却始终紧握日月旋转。他们两代人63年的奋斗经历,不仅在工商江湖成为传奇,也在爪哇岛上这座小城写下了辉煌历史。

(雨林编辑, 来源: 丁见印尼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