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 2021年8月17日,二战前后在印尼坤甸振强中小学读过书的学生,都会记得一位风度儒雅,为人谦虚,待人亲切和蔼,诲人不倦的长者,那就是许行老师; 当年,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许先生”、“许校长”。

许行先生原名许宜陶,广东揭阳县人,生于1906年。早年就读于厦门集美中学,后考入上海大夏大学教育行政系,1929年大学毕业后,受聘于福建省立福州乡村师范学校教职。1931年赴泰国曼谷从事教育工作,与友人创办 “崇实中学”,任校务委员会主任(校长)。

1934年回家乡,出任普宁县“兴文中学”校长,在共产党人马士纯等人的帮助下,他大胆地进行教育改革,使“兴文”成为潮汕地区革命教育的一个基地; 但也因此受到国民党当局的摧残,不久,许行先生和其它进步教师,被迫离开“兴文中学”。

1938年,他又在中共潮汕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先后在揭阳和潮阳办了“西山公学”和“南侨中学”,这两所学校以“陝北公学”为榜样,以延安“抗大”“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为指导,成为培养革命青年的干部学校,得到了社会进步力量和海外爱国华侨的支持;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就有近千名海内外爱国青年,在“南侨中学”毕业后,奔赴各地抗日前线。

国民党政府对这所新型的革命学校恨之入骨,便于1940年7月宣布解散“南侨”,并通令全省所有学校,不得聘任曾在“南侨”任过职的教师。在“爱国有罪,救国无门”的情况下,许行先生不得不再次出国,远度重洋,来到荷属东印度西婆罗洲(今印尼西加里曼丹)。

许行先生是我读小学时的老师(校长),他在西婆罗洲工作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年,但却在那里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许行先生和一大批从国内来的进步文化人士既从事教育工作,又宣传抗日爱国思想,组织抗日赈灾活动;日本占领时期,他和当地的有识之士一起,发起组织“西婆罗洲抗日同盟会”,(简称“西盟会”),拿起荷兰殖民军丢下的武器,袭击日军据点和日军小分队,虽然战斗规模不大,但是打响了印尼武装抗日第一枪。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西盟会”的武装队伍先于英澳联军之前,进城缴了日本军队之械,成立了“华印治安委员会”,维持当地的社会治安。许先生是“西盟会”的核心人物,人称“军师”,功不可没。后他又倡议组织统一的华侨社团 “中华公会”,促进和推动了西婆罗洲华侨的大团结;当年,西婆罗洲近百个华人聚居的城乡,都先后成立了“中华公会”。许先生还兼任坤甸“中华公会教育委员会”主任,他推动组织统一的华侨学校——“中华公学”,将战前分别由潮、客籍人士、教会办的两间中学、十来间小学,合并为“中华公学”(下辖一间中学,八间小学)。许先生任“中华公学”(小学)总校长。他积极推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倡潮、客籍学生同校上课,要求学校师生,一踏进校门,便要讲“国语”(中国普通话)。由于各地“中华公会”的推动,几乎所有的乡镇,凡有华侨的地方,都有“中华公学”。当时,西婆罗洲各地华侨教育出现了空前大发展的局面。

在此期间,许行先生又和友人一起创办了《黎明报》,当年《黎明报》高举“团结、爱国、和平、反内战”的旗帜,报纸办得有声有色,深受侨胞的欢迎,其发行量远远超过当地国民党的《诚报》和所谓中间派的《中华日报》。

1946年下半年,《黎明报》因发表了一篇反对当地政府检查进口报刊、邮件,抗议政府侵犯人权的文章,被当局检控。许先生身为副社长、报社法人代表,挺身而出,为之抗辩。当时,侨社中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从中挑拨,煽风点火,散布“许行参加共产党活动”的谣言,妄图置许先生与《黎明报》于死地。

当地政府以《黎明报》煽动人民反政府、扰乱社会治安的罪名,判许行先生入狱四个月,不得上诉。消息传开,西婆罗洲数十万侨胞群情激愤,首府坤甸各界更醖酿全市罢市、罢工、罢课。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荷印政府不得不撤销判决,但仍要许先生承认错误,并象征性的交纳“2仙”罚金。

许先生一身正气,断然拒绝殖民当局的无理要求,义正辞严地说:“《黎明报》发表反对政府侵犯人权的文章,为民讲话,何错之有,我 1仙罚金也不给!”。当地政府理屈,不得不无条件释放许先生。坤甸“中华公会”会长许丕冰先生率数百华侨和学生列队去监狱欢迎许先生光荣出狱,他紧紧握着许先生的双手,说道:“许老师,好样的!”。

不久,许行先生便离开印尼,到泰国去了。后又从泰国回家乡,在潮梅解放区任教育处副处长。1949年10 月,广东全省解放,许先生奉命随军进入广州,参加文教接管工作,先后任广东省文教厅、教育厅副处长、处长,办公室主任等职。上个世纪60年代,许行先生积极参加创办 “广东省教育学会”,从事新中国教育事业的研究工作,先后出任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常务副会长。许先生毕生献身于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50年夏,我们一群“振强中学”和“南华中学”的学生回国,分别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和“广雅中学”就读,许先生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非常关心,经常问寒问暖;他在百忙中,每月还要抽出一两个上午的时间,在他的住处为我们讲解国内外形势。在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他耐心地做我们的思想工作,鼓励我们响应祖国的号召,参军参干。有一次,许先生还为我们开座谈会,请二战前他在泰国教书时的学生、解放军空军某部的副团长现身说法,介绍参加革命前后的经历和成长过程,使我们受到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坚定了我们参加革命的信念和意志。

许先生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永记心中。1987年5月28日,许行先生不幸病逝,噩耗传来,在广州的坤甸归侨,无不泪沾衣襟,为痛失一位良师益友而悲痛不已;参加许先生追悼会的“振中”、“华中”两校的学生和在广州定居的“坤甸人”就多达两百人。

敬爱的许校长,您离开我们三十多年了,但作为一名受过您教诲的小学生、在您谆谆教导下,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年,我们永远怀念您,怀念您光明磊落的崇高品德,怀念您诲人不倦的精神,怀念您对教育事业的赤诚忠贞!您的高风亮节,使人没齒难忘!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雨林编辑, 来源: 千时侨友网/ 黄新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