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 2021年4月26日,吴氏宗祠年代久远,历代人文辈出,中国著名歌唱家和作曲家吴文季就是吴氏后裔。作为世界十大民歌之一《康定情歌》的采集者和改编者,吴文季从小聪慧朴实,工文能诗,热爱民间文艺。他一生采集并整理改编民歌两百余首,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特别是他在1946年采编发表的《康定情歌》,几十年来广为传唱,家喻户晓,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民歌中最优秀的代表作。

1946年,一个马夫哼唱的一首《溜溜调》旋律吸引了他,经他整理,改编或加工,终于诞生了如今享誉世界的《康定情歌》。当时他把这首歌曲定名为《跑马溜溜的山上》,为了更充分更鲜明地表现康巴人的婚恋高度自由,他添上了“世间溜溜的女子任你溜溜的爱哟,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的求哟…….”这段歌词。这首日后定名为《康定情歌》的四川民歌推上了中国和世界的音乐舞台!

同年,为了在南京国立音乐学院师生联欢会上演唱,吴文季把《跑马溜溜的山上》这首经他发现并艺术加工过的康定民歌请求他的老师作曲系主任江定仙先生编配钢琴伴奏谱。当时江定仙身边没有钢琴,却热情地利用风琴配出了伴奏,为这首民歌锦上添花,并收进他编成的五线谱民歌集:当年吴文季的同学,如今是德高望重的作曲家的王震亚教授亲眼目睹了当时的情景。

吴文季一生采集并整理改编民歌两百余首,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特别是他在1946年采编发表的《康定情歌》,几十年来广为传唱,家喻户晓,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民歌中最优秀的代表作。

他追求进步、光明,少年时接受“五四”思想,投笔从戎,北上抗日,在重庆、南京组织学生爱国运动。他一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醉心于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采集当地民歌,甚至是一片好看的树叶都要采集回来留作纪念。在学生年代,他常四处奔波采集民歌,其中有一年就采集了100多首。

他一生根据惠安的风土人情,先后谱写和编导了《阿兰》、《丰收之夜》、《八级浪》、《惠女颂》等许多优秀乐曲、舞蹈,多次进京参加全国会演,成为将惠安女搬上舞台的第一人,开创了现代闽南音乐作品。

“吴文季是我们族里的荣光,我们在宗祠内专门为他刻了碑文,以此表达我们族人对他的纪念,同时也是要弘扬他刻苦耐劳,爱国爱乡,热衷传播民族文化的精神。”吴氏宗祠管委会副主任吴振灿向记者介绍,吴文季追求进步、光明,少年时接受“五四”思想,投笔从戎,北上抗日,在重庆、南京组织学生爱国运动。

吴文季一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醉心于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采集当地民歌,甚至是一片好看的树叶都要采集回来留作纪念。他一生根据惠安的风土人情,先后谱写和编导了《阿兰》《丰收之夜》《八级浪》《惠女颂》等许多优秀乐曲、舞蹈。其中,他自编、自导、自己作曲的舞蹈《丰收之夜》晋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让惠安女第一次以历史主人的姿态登上舞台。

吴文季一生俭朴,常常穿褪色的旧军衣,抽的是当地土烟。1953年,吴文季因被有关部门怀疑有历史问题,而被遣送回老家惠安洛阳。那时,吴文季正与一姑娘热恋。回到家乡后,吴文季的身心都承受着极大的创伤。为了不连累姑娘,吴文季忍痛与她分手。从此,与中国第一情歌有着不解之缘的他终生未婚。

吴文季身处逆境,可他始终没有放弃他钟爱的音乐艺术,而是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家乡的音乐舞蹈,以一个艺术家特有的敏感和一个赤子的忠诚,率先以艺术的形式,热情地讴歌了惠安妇女。他自编、自导、自己作曲的舞蹈《丰收之夜》晋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有史以来,惠安女第一次以历史主人的姿态登上舞台。

正如先生的墓志铭:“他一生坎坷,却始终为自由歌唱”。

斯人已逝,情歌不朽。

(雨林编辑,来源:吴氏宗祠网,陶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