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日报, 2021年8月18日,五,六十年前,当我还年少时,每年的這个节日,我和其他邻居的孩子们一样喜欢去观看这惊喜交加且恐佈的节日晚祭仪式,因当时的华人称这是开鬼门关的日子,野鬼从阴府被释放,自由耒到阳间活动一个月,所以当时的少年男女相信听了都心有余悸,最怕見鬼了。
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节,故乡人俗称七月半(鬼节)是华人慎终追远的华人传统习俗,家乡的华人在继承传统节日的习俗已经是甚久的事,当地的福建族群大多耒自福建的金门,惠安,永定,永春,泉州等多个地方的移民,他们对祖上传统文化中祭祖节日尤为重视,几乎在洞島的福建人家庭都可以看到他们有供奉上祖的牌位或者是福德正神(大伯公)等神明。
远在上世纪,内丹榕班兰就建有一所历史悠久的太伯公庙,在市内商业街的尾端,这庙宇位置背座南朝北,常年香火鼎盛,信徒们每月初一,十五都会定期烧香拜祭,是岛內丹榕市家户喻晓的老庙,许多市民经常也会到庙里烧香和拜祭,祈求保佑家人平安,做生意的商人会祈保財运广通,福泽延绵,福建人他们在内多以经营海产业和布料,島际运输,批发民生主要食品如 ; 糖,米,咖啡,菸草等等•••• 操控着当时内许多的行业,
福建族群们之间的交情甚好,他们更善于合伙经营,也是比较团结的族群,他们很早就成立了福建公会,而在这团结下自然形成了主宰内的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由於他们大多信佛,所以每年到了中元节,福建人都会举办普渡中元节盛会,聘请当地富有经验的精致手艺工专人定做大师爺(鬼王)和其他阴曹地府,阎王殿内的各职责阴府官,无常鬼,长舌鬼,黑脸判官和阴差鬼卒,用各种颜色图纸包札成型的各种鬼神模样,做得栩栩如生,表情动作仿真,实在令人叫绝 ! 还有各种交通工具,轮船,飞机等等,公会在预定日前也会派发用棕櫚叶编织成的盛物袋子(当地人称 sumpit) 给当地巴刹街的店家们,供捐助用作奉拜祭鬼神(包括无子女奉拜的孤魂等)店家们一般会捐出一些杂粮和瓜果: 如地瓜,茶叶,西瓜,南瓜,风梨和一些矸头之类的民间食品,然后公会派人收集全部送交给主办中元节的负责团体。
這些准备就绪的各种物件都会带到洞島的鱼巴刹附近的太伯公庙,借用前大伯公庙侧旁是中华学校附校址内的蓝球场,用帐蓬搭建好球场般大的帳房 、用於摆置拜祭鬼王大师爺的祭品,好多有钱的福建商人都会捐送多斤重的大油蜡燭,香枝和灯油,更有整条烧烤脆皮的烧肉猪,也有用生杀的牲口,猪只 羊和鸡鸭,各式饱子和糕品等放得整个场地滿无虚位,而在这前中华学校的矮围墙边搭起了木架子供放收耒捐助物,这些东西被称”施孤”意即拜祭和送给孤魂野鬼们分食的糧食,帳蓬内的食物和烧猪等由负责管理人安排分发(一般是分给华族福建人家庭)而木架上的廉价食物瓜果到了晚上预定时间会任由市民争抢,当地人称”抢施孤”
这种流传的习俗在新秩序时期中断了好一阵时间,直到新政府再修复与华族文化间的传统习俗得予延续后,这种当地华人社会再度吹起旧日中元节风潮,重新回到祭祖鬼节的传统节日中,还发扬到东勿里洞新路埠,甚至聘请外地歌星和乐队助阵,增添了不少热闹气氛,经过了长久的岁月,家乡的华人依然不忘记这历史留传的盛大节日,对我们这一代日落西山,迟暮老人的回忆真是感慨万千呀.
(雨林编辑, 澳洲李国俊供稿 )